游子悲天涯,志士栖山阿。
少游一款段,何必减伏波。
矍铄岂不伟,末路终蹉跎。
催科拙下考,当如阳城何。
游子悲天涯,志士栖山阿。
少游一款段,何必减伏波。
矍铄岂不伟,末路终蹉跎。
催科拙下考,当如阳城何。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怀念和悲凉情感的诗句。开篇“游子悲天涯,志士栖山阿”两句,描绘出游子的孤独与志士的隐居,这些人因为某种原因或是心中所承载的使命而远离家乡,或选择在深山中安顿身心。这里的“天涯”和“山阿”都象征着遥远和边际,表明他们与世俗生活的隔绝。
接着,“少游一款段,何必减伏波。”则是说即便是短暂的旅行,也无需在意外界的议论。这里的“少游”意味着短暂的离家,而“一款段”则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表明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至于“何必减伏波”,则是在说不需要过度在乎世人的评价。
“矍铄岂不伟,末路终蹉跎。”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事业的深刻认识。“矍铄”形容事物的壮丽与辉煌,而“岂不伟”则是在赞叹这种壮观。而“末路终蹉跎”则透露出一种对未来不确定甚至悲观的态度,似乎在说即使壮丽的事情,也有它走向尽头的一天。
最后,“催科拙下考,当如阳城何。”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业和仕途的迷茫与无奈。“催科”是指科举考试的压力,“拙下考”则是在说自己的学业进展不顺利。而“当如阳城何”则是在反问,自己将来会如同哪位高士或隐逸,这里有自嘲和无奈的情绪。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游子与志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与束缚、现实与理想之间矛盾的心态。同时,它也反映出诗人在面对学业与仕途时所感到的压力和迷茫。
长安逢少年,意气何昂昂。
鸣鞭六陵坂,先驱势正强。
戒途列万骑,一一羽林郎。
铙吹动地来,飒沓若云翔。
面前五花骢,宝絷金丝缰。
腰间双龙剑,吴钩饰英璜。
弄儿十四五,藉绮凝素光。
行行且游猎,游猎及上阳。
张弧向大漠,忽坠双飞鸧。
持归平乐宴,象筵欢未央。
借问此何谁,云是汉金张。
六年起卒伍,一日倾侯王。
文人天帝子,出入乘金阊。
扬声重纶綍,流燄烁朝堂。
逆鳞不可婴,太阿手所将。
乃知朱门贵,溢恩胡可量。
翩翩并命鸟,步步相谐悦。
中道忽分散,鸣诉哀以切。
有生谅同欢,有死愿同穴。
众雏羽翼短,讵忍两诀绝。
兰芳不如桂,荼苦不如檗。
妾身未能亡,恶此中衰歇。
双星下洞房,流景何光洁。
照见君衣裳,不见君颜色。
重泉眷有期,海水亦有竭。
巍巍苍梧山,竹泪无时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