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岭长松傲雪青,高悬夜月照林坰。
清含沆瀣珠光缀,润滴莓苔鹤梦醒。
不问金茎擎掌冷,但看玉液点芳馨。
悟来籁静声沈后,太宇澄空意自冥。
峻岭长松傲雪青,高悬夜月照林坰。
清含沆瀣珠光缀,润滴莓苔鹤梦醒。
不问金茎擎掌冷,但看玉液点芳馨。
悟来籁静声沈后,太宇澄空意自冥。
这首诗描绘了峻岭之上,长松挺立,傲然于雪中,与高挂的夜月相映成趣,照亮了广阔的林地边缘。月光下,露水凝聚成珠,点缀在松枝上,仿佛是大自然的珍珠。露珠滴落在莓苔之上,唤醒了栖息于此的鹤,让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与和谐。
诗人并未直接描述金茎和玉液,而是通过“不问金茎擎掌冷,但看玉液点芳馨”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纯净与美好与这些象征高贵与纯洁的事物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向往。最后,“悟来籁静声沈后,太宇澄空意自冥”,则是在静谧的环境中,诗人似乎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宇宙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层次融合与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和谐宇宙的向往之情。
东崖瀑布如玉龙,西崖瀑布如白虹。
千寻之势不可杀,交飞乱落清泠中。
小声万骑驱元戎,大声五夜鞭雷公。
初疑武丁举斧开崆峒,石髓流出青山空。
又疑海若上借愁天工,鬼窟遂与银河通。
北舟直下桐川东,一江春水摇春风。
推篷左右忽见此,顿清百岁尘埃胸。
迹愧庄生为世笼,才非李白忧诗穷。
一杯酹水一自酌,安得凌虚浩然与尔争豪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