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平铺映碧流,孤村寂寞冷烟秋。
偏怜泽国长须侣,也占朱衣一点头。
月色平铺映碧流,孤村寂寞冷烟秋。
偏怜泽国长须侣,也占朱衣一点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秋日乡村景象。首句“月色平铺映碧流”以月光洒在碧绿的水流上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接着,“孤村寂寞冷烟秋”一句,通过“孤村”、“寂寞”和“冷烟”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秋天乡村的孤独与冷清,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偏怜泽国长须侣,也占朱衣一点头。”这两句则转向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感慨。诗人对“泽国长须侣”(可能指水边生长的植物或动物)表达了特别的怜悯之情,同时也注意到这些自然界的生灵在秋天也有所行动,比如“也占朱衣一点头”,或许是在寻找食物或是适应季节的变化。这种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观察和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现象的哲理反思,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积雨断行路,重江未安流。
胡为冒艰险,迫此米帛谋。
岁晏风作横,未宽为子忧。
卒然托异县,所得如所求。
主人如古人,待士礼亦优。
人情乐新知,岂不怀旧丘。
我贫无四壁,爱尔胡能留。
子也尚不容,吾代诸公羞。
勿云百里远,已作千山愁。
念子舍我去,谁复从我游。
诸石吾未识,因子卜可不。
能此已可尚,终焉致绸缪。
馈粮千里古无策,木牛流马功不极。
边头数米换黄金,将军汗马未伏枥。
黠羌人面作胡语,鸟雀贪生尔如许。
熊虎可避虻可驱,覆巢熏穴意何如。
汉虏相当庸可尽,聊城正用一封书。
巧手莫为无面饼,谁能留渴须远井。
国家有急君得辞,徐人不劳扣关请。
陇上壮士莫扪舌,河西狂王防系颈。
向来此地几送迎,草间翁仲口不瘖。
十年两熟饱可待,一岁四守人何心。
老稚持车车不留,归人不行行转头。
关中正须萧丞相,省内早要富民侯。
可同一夫在所悯,岁晚得无沟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