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尘行处是风烟,春晓长疑欲暮天。
惟有濯枝新雨后,江南无梦也泠然。
京尘行处是风烟,春晓长疑欲暮天。
惟有濯枝新雨后,江南无梦也泠然。
这首明代诗人沈泰鸿的《长安雨后》描绘了京城雨后的景象。首句“京尘行处是风烟”形象地写出京城繁华之地,尘土飞扬,仿佛笼罩在一片朦胧的风烟之中。接着,“春晓长疑欲暮天”描绘出雨后清晨的特殊氛围,明亮的春光让人误以为已近傍晚,这种错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意境。
最后两句“惟有濯枝新雨后,江南无梦也泠然”则是诗人的心境流露。雨后的清新洗涤了枝头,连江南的梦境都似乎变得清凉而宁静。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雨后京城的独特感受,以及对江南故乡的淡淡怀念,寓情于景,韵味深长。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雨后长安的静美与诗人的情感世界。
云门秀色连云居,石林参天冬不枯。
溪回彷佛菜叶下,路转崔嵬茆屋孤。
上人一口尽诸佛,肯顾世上群儿愚。
独寻庞老不惮远,此事古有今人无。
我穷活计依精庐,千年香火勤朝晡。
远来无物可祗待,苦笋淡粥同斋盂。
翻然别我出门去,春雨趁耕姜芋区。
不须领众强自苦,一庵高卧真良图。
朝携筇杖来,瞑倚胡床坐。
循墙读遗碑,岁久苔藓涴。
烈风无时休,于兹验真个。
曾郎吐佳句,势突黄初过。
交游得诗流,吾侪可相贺。
念昔逢大梁,一别九钻火。
再见疑前身,居然客愁破。
世久无若人,子岂伯休那。
千山厌露宿,一壑期云卧。
子少方鹏骞,吾衰作鸢堕。
篇成不敢出,畏子诗眼大。
惟当事深禅,诸方参作么。
文章真绮语,季绪徒琐琐。
安得京口归,秋江细扶柁。
道林岳麓天下无,下有万顷之重湖。
群山奇变水清泻,紫气合沓来中区。
张公扶持宇宙了,天与此境为公娱。
烟云冲融几席上,幻出百态供朝晡。
那知公亦寓焉耳,胸中炯炯如冰壶。
平生忠孝心铁石,不磨要与兹山俱。
向来卜筑营草木,汲汲可笑平泉愚。
何如坐以眼为界,卷藏云梦吞衡巫。
主人归来头正黑,剑履未给黄门扶。
我虽忘世世不尔,唾手行取东西都。
谁云古今不相及,今见谢傅东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