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凉如水,记新秋池馆。
向晚桐阴画帘卷,正银灯初上,掩过屏山,人静也,有个黄昏坐惯。
玉箫何处去,良夜沉沉,花影黄阶兔华满。
深院起微风、一点凉萤,自飞上、白罗团扇。
看杨柳梢头月趖西,尽把冷阑干、和衣靠暖。
嫩凉如水,记新秋池馆。
向晚桐阴画帘卷,正银灯初上,掩过屏山,人静也,有个黄昏坐惯。
玉箫何处去,良夜沉沉,花影黄阶兔华满。
深院起微风、一点凉萤,自飞上、白罗团扇。
看杨柳梢头月趖西,尽把冷阑干、和衣靠暖。
这首清代赵庆熹的《洞仙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凉的秋夜画卷。"嫩凉如水,记新秋池馆",开篇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秋夜晚的凉意,仿佛能感受到那如水的凉意浸润着池馆。"向晚桐阴画帘卷",傍晚时分,梧桐树下的画帘轻轻卷起,透出户外的景色。
"正银灯初上,掩过屏山",银色的灯光透过屏风,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幽静的氛围。"人静也,有个黄昏坐惯",夜晚的寂静中,诗人似乎已习惯于这样的黄昏时光,独自享受这份静谧。
"玉箫何处去,良夜沉沉",暗示着空寂的夜晚,玉箫声已远去,只剩下深深的夜色。"花影黄阶兔华满",月光下,黄阶上落满了如霜的月光,增添了神秘感。
"深院起微风、一点凉萤",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萤火虫在空中飞舞,更显夜的静谧。"看杨柳梢头月趖西",诗人抬头望向杨柳梢头,月亮正缓缓西移,透露出时光的流转。
最后,"尽把冷阑干、和衣靠暖",诗人倚靠在冰冷的栏杆上,却只能借衣裳取暖,形象地表达了秋夜的寒意与内心的孤寂。整体而言,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静思的画面,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怀旧之情。
凉风戒秋节,岁事聿已暮。
蟋蟀吟前除,玄雁号空度。
委心怀所思,邈望关山路。
卒岁念无衣,为织机中素。
沉忧结梦魂,嬿婉如相遇。
离合在须臾,抚枕不知处。
良晤不可追,佳期多所误。
引领望明月,悲啼知天曙。
桂籍誇年少,兰心托漫游。
霜蹄寒照夜,风翮健凌秋。
意气狂昭略,腰围瘦隐侯。
笔摇鹦武座,箫引凤凰楼。
白练书屏脚,青缯画扇头。
应知鹊桥畔,计日待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