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六十五》
《偈颂一百四十二首·其六十五》全文
宋 / 释广闻   形式: 偈颂  押[药]韵

达磨九年面壁,不敢正眼觑著。

神光三拜而立,至竟何曾踏著。

觑著踏著,彩石渡头看,陈年断贯索。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公案为题材,巧妙地融合了达摩面壁九年与神光三拜立的故事,通过“觑著”与“踏著”的对比,展现了禅宗修行中对“见”与“行”的深刻理解。

“达磨九年面壁,不敢正眼觑著”,达摩大师面壁九年,象征着长时间的静坐冥想,追求内心的清净与觉悟,不敢轻易地“觑著”,即不敢轻易地去观察或思考,以免被外在的杂念所干扰,保持内心的专注与平静。

“神光三拜而立,至竟何曾踏著”,神光三拜之后站立不动,象征着通过虔诚的修行和深刻的领悟,达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状态,仿佛“踏著”了某种更高层次的存在,但实际并未触碰或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达到了心灵的升华。

“觑著踏著,彩石渡头看,陈年断贯索”,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过程中的“见”与“行”。在修行的过程中,“觑著”意味着观察与思考,而“踏著”则代表行动与实践。诗人通过“彩石渡头看,陈年断贯索”的比喻,强调了修行者需要在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达到心灵的解脱与升华。这里的“彩石渡头”可能象征着修行的起点或过程中的某个关键节点,“陈年断贯索”则可能寓意着过去的束缚或障碍已被突破,修行者得以自由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禅宗公案的典故,表达了禅宗修行中对内心观察与外部行动的重视,以及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重要性。它鼓励修行者不仅要深入思考,更要勇于实践,通过不断的自我探索与超越,最终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作者介绍

释广闻
朝代:宋

释广闻(一一八九~一二六三),赐名佛智,号偃溪,俗姓林,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年十五从智隆于宛陵光孝寺。十八受具戒。八年,住育王山广利禅寺。十一年,住净慈报恩光孝禅寺。宝祐二年(一二五四),住景德灵隐禅寺。四年,住径山兴圣万寿禅寺。景定四年卒,年七十五。为南岳下十八世,浙翁琰法嗣。有《偃溪广闻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林希逸撰《塔铭》。 释广闻诗,以辑自《语录》者及其中单编之诗依原卷次编为两卷。
猜你喜欢

游北湖

画舟摇曳泛空明,满酌流霞倒玉觥。

山鸟亦知游乐意,夕阳高处两三声。

(0)

八月十五夜怀山中友人

烟消天末夜膧胧,溶漾银河望欲空。

长忆山中共明月,独怜都下见秋风。

羽林警卫纷如织,龙虎公屯势更雄。

远客不眠愁欲绝,起看鳷鹊露光中。

(0)

题王孤云界画山水图

满地山河如绣,回岩楼阁凌风。

几度春花秋雨,不知秦苑吴宫。

(0)

京都次马伯庸尚书韵二首·其二

柳簇金沟蘸碧波,云深玉阙瞰重坡。

凤凰曲奏钧天乐,乌鹊桥通织女河。

万井闾阎春浩荡,六街车马晚坡陁。

山人素有林泉兴,奈此承明夜直何。

(0)

小阁呈兄敬仲

小阁才容六尺床,苦寒聊与蛰俱藏。

少安书卷偏能熟,漫插瓶花已觉香。

桑火旋分蒸秫灶,松风时和煮茶汤。

閒中有事能谈妙,不问维摩借道场。

(0)

归舟二首·其二

天壤岂无苏季子,恨我不识韩荆州。

遥山苍苍暮云碧,何许一笛芦花秋。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