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湲吹古雪,倒捲入银河。
月色兼秋动,山声入夜多。
云来湿不去,雷疾响难过。
枕石惊还起,天风摧大波。
潺湲吹古雪,倒捲入银河。
月色兼秋动,山声入夜多。
云来湿不去,雷疾响难过。
枕石惊还起,天风摧大波。
这首诗描绘了潺湲洞的壮丽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与神秘。诗人沈明臣以“潺湲吹古雪,倒捲入银河”开篇,将潺潺流水比作吹拂着古老的雪花,又仿佛倒卷进入了银河之中,营造出一种既古老又浩瀚的氛围。接下来,“月色兼秋动,山声入夜多”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活力,月光与秋风交织,山间的声音在夜晚更加清晰和丰富。
“云来湿不去,雷疾响难过”则描绘了云雾缭绕、雷声轰鸣的场景,云层带来了湿润的气息,而雷声之快,让人难以承受。最后,“枕石惊还起,天风摧大波”以动态的画面收尾,描述了人在石头上休息时被惊醒,随后面对着天风带来的巨大波浪,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与震撼。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潺湲洞独特的自然景观和诗人对这一景观的深刻感受,既有视觉上的壮美,也有听觉上的震撼,充分体现了明代山水诗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我不如森森千丈松,我不如濯濯春月柳。
髯疏鬓秃已雪霜,皮皱肉皴真老丑。
叶生画时颜尚朱,王生画时骨更臞。
一生爱山吟不就,两肩化作秋山瘦。
君不见褒公鄂公图凌烟,腰间羽箭大如椽。
君不见浣花醉图粉墨落,日斜泥滑驴失脚。
贵人寒士两相嗤,画图犹在人已非。
王生王生且停手,不如生前一杯酒。
范家尚有釜生鱼,张家无鱼釜也无。
屠沽儿亦莫笑渠,渠有至富汝不如。
一翁冻吟拥竹炉,诸郎映雪夜读书。
山鬼来听鹤惊起,万壑无人霁月孤。
不论取官大门闾,始是经训为菑畬。
父子每腹百斛珠,出门掩鼻马牛裾。
西岘山光照旧庐,北湖水色漾新居。
翠鬟夜欲凌波去,玉镜晨当扫黛初。
万壑千岩双不借,轻风细浪一夫须。
来书便当催诗雨,雪后灯前卷复舒。
都梁三日雪没屋,小船行水如行陆。
山阳一朝帆遇风,大船行水如行空。
昨来牵夫冻得泣,买芦燎衣芦自湿。
朝来牵夫皆上船,收缆脱巾篷底眠。
楼船忽然生两翼,横飞直过阳侯国。
千村一抹片子时,四岸人家眼中失。
似闻咫尺是杨州,更数宝应兼高邮。
青天万里当径度,不堪回首都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