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东掖倚层关,卓锡西林列翠环。
石上牛歌逢拾得,溪头虎啸识沩山。
白云出定拈花笑,明月归樵采药还。
却忆故山松柏近,梦随龙象上巑岏。
天台东掖倚层关,卓锡西林列翠环。
石上牛歌逢拾得,溪头虎啸识沩山。
白云出定拈花笑,明月归樵采药还。
却忆故山松柏近,梦随龙象上巑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钱宰所作的《送昱大彻住天台能仁寺》。诗中描绘了天台山能仁寺的壮丽景色和禅修生活的氛围。首句“天台东掖倚层关”展现了寺庙地理位置的高峻,仿佛坐落在层层叠嶂之中。接着,“卓锡西林列翠环”描绘了寺宇四周环绕着翠绿的山林,环境清幽。
“石上牛歌逢拾得,溪头虎啸识沩山”通过“拾得”和“沩山”的典故,寓言般地表达了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禅宗前辈的敬仰。诗人运用生动的意象,如“白云出定拈花笑”,描绘了僧人在禅定中与自然之美的交融,以及“明月归樵采药还”,展现出宁静的田园生活。
最后两句“却忆故山松柏近,梦随龙象上巑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禅修生活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朋友昱大彻修行成就的祝福,希望他能在天台能仁寺继续精进,如同龙象般威猛而智慧地攀登修行的高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台能仁寺的风貌,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向往,富有禅意和人文关怀。
乾坤萍宅水,日月蚁旋磨。
百年能几何,经眼飞隼过。
志士多苦心,共惜分阴趖。
功名上竹帛,千百中几个。
岂堪怀宴坐,偪仄就庸懦。
王郎荆楚秀,俊气倾四坐。
屹如饱霜鹰,远意不受挫。
公家老先生,才高胆力大。
生平持正论,终不惩寡和。
延留住江阁,屡见月镜破。
不将恩夺义,朝夕勤磨磋。
已见器识全,致远谁能奈。
正如舟楫具,风便即转柂。
要当度帆力,势紧须少挆。
行收利涉功,举酒辄先贺。
昔闻东坡老,险语壮庐阜。
向来诗漱玉,光焰不可覆。
飞龙擘翠峡,绝响还许步。
追观秋霜岸,奔流作雷怒。
春撞碎圭璧,雪溅入窗户。
头眩怯初高,眼眈久反顾。
恍疑尘埃踪,误落清净土。
永怀琴高生,控鲤得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