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届日迟迟,三叠绵衣体不离。
岭表此时摇画扇,桑乾河水尚流澌。
清明节届日迟迟,三叠绵衣体不离。
岭表此时摇画扇,桑乾河水尚流澌。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在云中分院所见之景,以及诗人对季节变换的独特感受。
首句“清明节届日迟迟”,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时节,阳光似乎特别温和,日子显得悠长。接着,“三叠绵衣体不离”描述了人们穿着厚重的衣物,与温暖的春日形成对比,暗示着春天的寒意尚未完全消散。
“岭表此时摇画扇”一句,通过“摇画扇”这一动作,生动地展现了岭南地区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虽然已是春天,但依然需要使用扇子来驱赶微风中的凉意。这不仅体现了地域差异,也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最后一句“桑乾河水尚流澌”则将视角转向北方的桑乾河,描绘了河水仍在流动的情景。这里的“流澌”指的是冰块融化后留下的痕迹,形象地展示了北方春季冰雪逐渐消融的景象。通过对比南方的“画扇”和北方的“流澌”,诗人巧妙地展现了不同地域在同一季节的不同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不同地域在春日里的独特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吾闻永嘉朱孺子,幼慕玄真王道士。
鍊药冥栖大若岩,日服丹砂学冲举。
时从绝岭斸黄精,饵之十年道不成。
偶来溪边见二犬,奇形异状忽心惊。
追踪逐影何恍惚,枸杞根深下盘屈。
乃知此物鲜通灵,采食应能致仙术。
斩根净洗清溪流,宝鼎温温瑞气浮。
煮来三夕火不绝,味若崖蜜倾金瓯。
孺子饮之惊且悟,便觉胸怀洒甘露。
清风两腋肌骨轻,白日飞腾入云去。
玄真引领慕升仙,西陶山中自长年。
山人往往寻踪迹,出没隐显随风烟。
君家业医今几世,活人功多人感惠。
何用当年枸杞根,满林红杏皆春意。
忆昨家居时,种梅绕书屋。
岁寒绽佳花,满林散芬馥。
玉肌耀彩云,缟袂承朝旭。
把卷时相亲,巡檐看不足。
一朝上蓬菜,幽赏更难复。
耿耿怀不忘,梦寐在林谷。
偶然披画图,览玩增踯躅。
维子爱重之,结交谊尤笃。
无为媚冶容,汨没随流俗。
脩洁慎自持,于以保贞独。
挂冠倘可期,吾将返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