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物我无物,隐显空云随出没。
此间谁是悟玄人,霹雳光中轰一咄。
天地无物我无物,隐显空云随出没。
此间谁是悟玄人,霹雳光中轰一咄。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我与存在的深刻思考。首先,“天地无物我无物”一句,开篇即揭示了诗人对于宇宙万物与个体自我的理解,暗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接着,“隐显空云随出没”描绘了云彩在天空中的变化,象征着事物的显现与消失,以及生命的无常与流转。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宇宙的奥秘。
“此间谁是悟玄人,霹雳光中轰一咄”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又有谁能真正领悟到宇宙的玄妙?诗人通过“霹雳光中轰一咄”的形象,表达了对智慧与真理追求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寻求答案的艰难与挑战。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还赋予了诗歌一种强烈的震撼力和启示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哲学思考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人生和自我认知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理和智慧的不懈追求。它不仅富有哲理深度,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关照。
北省春率旱,十岁九忧常。
今年诚厚幸,值我巡南邦。
奏书每开读,频报甘膏滂。
大抵符旬期,雨后即宜旸。
二麦可冀收,黍禾苗俱长。
齐鲁一律然,额手为民庆。
惟是西南鄙,仍多沮洳乡。
荆山亟疏治,积水奈汪洋。
所涸未及半,播种不可望。
为此弗宁居,更筹救民方。
喜音复北来,二寸沃绿秧。
惊慰继以疑,行看怀新良。
忧喜总因农,忧多喜每忘。
嗟此两鬓间,安得不点霜。
河水日以高,河堤日以起。
漾舟度高邮,城庐见堤底。
无计使之与堤平,生灵所系惊心视。
前度淮城命砌石,兹审缓急略可恃。
无已下策仍用之,縻帑固非所惜已。
愧我犹无疏瀹能,责人尽职斯非理。
巩固崇墉保障资,费期实用而已矣。
路入绝尘路,居真太古居。
湖山秀不尽,此处独留馀。
步步踏奇石,声声听冷泉。
香垆峰下瀑,一半借来悬。
穿石登丹梯,凭楼出绿树。
旷览破天悭,豪吟惬始遇。
把臂合佺乔,决眦入寥廓。
振衣天风寒,西湖真一勺。
会得留馀意,境将福不穷。
门应高大著,往事有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