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锡来穷岫,驰声满上京。
衣从麟德赐,诗入集仙评。
虎老文弥炳,松孤格愈清。
投人夜光宝,按剑但频惊。
飞锡来穷岫,驰声满上京。
衣从麟德赐,诗入集仙评。
虎老文弥炳,松孤格愈清。
投人夜光宝,按剑但频惊。
此诗《送梵才上人归天台》是宋代诗人孔淘所作,描绘了梵才上人归隐天台山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上人的高洁品格与超凡脱俗的气质。
首句“飞锡来穷岫”,以“飞锡”这一佛教僧侣特有的行装,形象地描绘了梵才上人从遥远之地而来,仿佛带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来到了这幽静的山峰之中。接下来,“驰声满上京”,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梵才上人的名声之广,即使在繁华的京城也传遍了他的声名,显示出他非凡的影响力。
“衣从麟德赐,诗入集仙评”两句,进一步赞美了梵才上人的才华与修为。麟德赐衣,暗示了上人受到皇家的恩赐,而其诗歌作品被收录于仙家的集子中,评价极高,可见其文学造诣之深。
“虎老文弥炳,松孤格愈清”则运用自然界的意象,比喻梵才上人虽年岁渐长,但其文采更加璀璨;如同独立的松树,其品格愈发纯净,不为外界所动,展现出其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人格。
最后,“投人夜光宝,按剑但频惊”两句,以夜光宝物和按剑的动作,象征梵才上人虽归隐山林,但内心仍怀有对世间正义的守护之心,随时准备为真理和道义发声,即使是在寂静的夜晚,这份警觉与勇气也未曾消减。
整首诗通过对梵才上人归隐生活及其精神世界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高洁品质,也传达了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景。
十年琼海建旌旄,奠安黎庶赖良图。
专征岂特腾茂伐,甘棠之树已先高。
南极威声驱溟渤,关西巨望称贤劳。
风云吐气有馀奇,胸中兵甲谁可窥。
圯上曾闻有法传,匡时异绩看巍巍。
绣靴画鼓拥康庄,福星今又借高凉。
歌颂万家安寿域,控弦千里凛风霜。
念我曾蒙颇牧知,情深载笔即吹篪。
玉帐帡幪气自温,柳阴借荫心怡怡。
三年别去长相思,又来弹铗诵新诗,首图麟阁效心碑。
初至文殊寺,日暮雪绥绥。
冻手解皮囊,短札外无馀。
主人敬爱客,烧泉夜围炉。
遂罄乡国语,一一与泪俱。
或尔强欢笑,或自简残书。
谈道欲抗昔,言诗每起予。
得句必朗咏,时惊山鬼呼。
寒腊亦易过,从予策蹇驴。
遍视新流人,兼履旧边隅。
一闻西岳言,跃跃动衣裾。
爰登千山顶,翘望医巫闾。
分题写怪石,摘食尽野蔬。
冰解梨花落,兴尽春已徂。
扶杖过金塔,寺小足安居。
况复主人贤,善谑礼无拘。
经夏复经秋,凉风满庭除。
忽忆匡山期,掩卷赋归与。
严命难再淹,令我立踌蹰。
结宇崇厓下,冬景多寒云。
飞雁迷云中,空有声遥闻。
日出已近西,群峦列馀曛。
千仞临江湄,暮帆微见人。
远睇在天上,下视水无粼。
我乃不知处,思共谁为邻。
坐对晚甘侯,头无漉酒巾。
清歌每竟夕,翛然忘极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