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林富经藏,袭沿半糟粕。
意幽理多浅,词诡味难索。
安知微妙义,不于文字著。
元精耿大钧,谁为柄其籥?
但觉日月行,万古迭无错。
人心匿方寸,包涵极寥廓。
知慧讵有歧,根尘究谁缚?
愿持本来意,投之向冥漠。
狮林富经藏,袭沿半糟粕。
意幽理多浅,词诡味难索。
安知微妙义,不于文字著。
元精耿大钧,谁为柄其籥?
但觉日月行,万古迭无错。
人心匿方寸,包涵极寥廓。
知慧讵有歧,根尘究谁缚?
愿持本来意,投之向冥漠。
这首诗《示李生二章(其一)》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知识、智慧与宇宙真理之间的关系。
首句“狮林富经藏,袭沿半糟粕”,以狮林象征丰富的知识海洋,但其中不乏陈腐无用的知识,暗指学习过程中需要辨别真伪,去芜存菁。
“意幽理多浅,词诡味难索”进一步阐述了知识的复杂性,意指理解深层道理并非易事,语言表达往往难以完全揭示其深意。
“安知微妙义,不于文字著”提出疑问,强调真正的意义可能超越文字表面,需要深入探究。
“元精耿大钧,谁为柄其籥?”将宇宙比作大器,元精(原始精气)是其核心,却无人能掌握其运作规律,表达了对宇宙奥秘的敬畏和探索欲望。
“但觉日月行,万古迭无错”以日月运行的恒定性象征宇宙法则的不变,暗示真理的存在。
“人心匿方寸,包涵极寥廓”指出人心虽小,却能包容广阔的世界,暗含着个体与宇宙间深刻的联系。
“知慧讵有歧,根尘究谁缚?”提出智慧是否存在分歧,以及外界因素如何束缚个体的问题,引导读者思考自我认知与外界影响的关系。
“愿持本来意,投之向冥漠”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初心,将这份追求真理的热情投入到无尽的探索之中,寄寓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知识、智慧、宇宙真理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宇宙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
我头久已白,我齿久已坠。
我耳近复聋,我目近复瞆。
我腹不耐餐,况复寒伤肺。
馀生过十年,安得长汝俟。
今日复来日,今岁复来岁。
少壮亦已亡,老病谁复在。
好日信无多,良遇安能再。
古圣喻为山,进止存一篑。
勿以将成堕,勿以初心委。
勿以愚自甘,勿以智自废。
人世何足云,死生事乃大。
若不早自决,后来谁汝代。
我生亦平平,我死汝必悔。
汝命金石坚,汝缘胡可恃。
努力复努力,勿更须臾待。
阖眼即他生,他生未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