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临江望,水禽正諠繁。
凫雁与鸥鹭,游飏戏朝暾。
适有鬻鸡者,挈之来远村。
飞鸣彼何乐,窘束此何冤。
喔喔十四雏,罩缚同一樊。
足伤金距蹜,头抢花冠翻。
经宿废饮啄,日高诣屠门。
迟回未死间,饥渴欲相吞。
常慕古人道,仁信及鱼豚。
见兹生恻隐,赎放双林园。
开笼解索时,鸡鸡听我言。
与尔镪三百,小惠何足论。
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清晨临江望,水禽正諠繁。
凫雁与鸥鹭,游飏戏朝暾。
适有鬻鸡者,挈之来远村。
飞鸣彼何乐,窘束此何冤。
喔喔十四雏,罩缚同一樊。
足伤金距蹜,头抢花冠翻。
经宿废饮啄,日高诣屠门。
迟回未死间,饥渴欲相吞。
常慕古人道,仁信及鱼豚。
见兹生恻隐,赎放双林园。
开笼解索时,鸡鸡听我言。
与尔镪三百,小惠何足论。
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图景,通过对清晨江边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厚情感。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而不失优美,反映出白居易擅长的平实风格。
“清晨临江望,水禽正諠繁。”开篇即勾勒出一幅宁静的早晨江景,水鸟的鸣叫声充满了整个空气,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凫雁与鸥鹭,游飏戏朝暾。”诗中的鸟类形象,如凫雁、鸥鹭等,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更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活力。
“适有鬻鸡者,挈之来远村。”随后出现了一位卖鸡的人,从遥远的村庄携带着鸡群前来,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情节设置,也是引出下文主题的一个转折点。
“飞鸣彼何乐,窘束此何冤。”诗人通过对比手中的鸡和自由飞翔的鸟儿之间的差异,表达了一种对生命自由的向往和同情之心。
“喔喔十四雏,罩缚同一樊。”这里的“喔喔”呼唤声,增添了诗人的亲切与怜悯,同时十四只小鸡被束缚在一起,也映照出生命中的不平等和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足伤金距蹜,头抢花冠翻。经宿废饮啄,日高诣屠门。”则具体描绘了这群鸡的苦难,通过细节如受伤的脚、被扯乱的花冠以及饥饿至极的情状,强化了诗人对待遇不幸生命体恤的感情。
“迟回未死间,饥渴欲相吞。”此句则转折到卖鸡者的困境,他因迟迟而归且尚未死去,却不得不面对生计所迫,内心充满了饥饿与绝望的矛盾。
“常慕古人道,仁信及鱼豚。”诗人的情感随即转向对古代圣贤仁德之举的怀念,他们的宽厚之心甚至惠及于鱼和豚(小猪),此处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强调的仁爱精神。
“见兹生恻隐,赎放双林园。”诗人因而决定施以援手,解救这些受苦的生命,将它们释放回自然之中,这不仅是对待遇不幸者的慈悲,更是一种文化自觉和道德选择的体现。
“开笼解索时,鸡鸡听我言。”诗中的这个瞬间,笼门一旦打开,那些受苦的生命便获得了自由,诗人以此呼唤着这些即将获得新生的小生命,传达出一种生命赋予自由的庄严感。
“与尔镪三百,小惠何足论。”这是一笔微不足道的交易,但在诗人眼中,这不仅是金钱的交换,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慈善行为。
“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最后,诗人告诫不要效仿那些自诩有恩而实际上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动物,而应以真诚之心待人和物,这也是儒家文化中强调的德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生命遭遇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和宽广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