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村夜觉。郑柳堤细涨,鲤鱼风小。
楚竹安排,乱流低罩潜蛟悄。鸣榔生长潇湘道。
识无际、浪花深窈。甚茸蓑、冷坐滩头,叹近来鱼少。
圆网平铺了了。觑霜蟹出沙,罥丝青袅。
拽起还抛,一灯沈照鸥天晓。浮萍四角吹如扫。
荡沫雨、中央缥缈。祇年时插脚泥涂,吾亦老。
渔村夜觉。郑柳堤细涨,鲤鱼风小。
楚竹安排,乱流低罩潜蛟悄。鸣榔生长潇湘道。
识无际、浪花深窈。甚茸蓑、冷坐滩头,叹近来鱼少。
圆网平铺了了。觑霜蟹出沙,罥丝青袅。
拽起还抛,一灯沈照鸥天晓。浮萍四角吹如扫。
荡沫雨、中央缥缈。祇年时插脚泥涂,吾亦老。
这首诗名为《垂杨·寒罾》,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陈锐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渔村夜晚的画面,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民的生活和自然景色。
首句“郑柳堤细涨,鲤鱼风小”描绘了渔村周边环境,堤岸上的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水面微微上涨,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生活的宁静。接着,“楚竹安排,乱流低罩潜蛟悄”运用楚地的竹林和水流,营造出神秘而静谧的氛围,暗喻着潜在的危险与寂静。
“鸣榔生长潇湘道”中的“鸣榔”是渔民捕鱼的信号,诗人借此传达出渔民在潇湘江边的日常劳作。“识无际、浪花深窈”则写出江面广阔,浪花深深,暗示捕鱼的艰难和未知。
“甚茸蓑、冷坐滩头,叹近来鱼少”描绘了渔夫穿着毛茸茸的蓑衣,在寒冷的夜晚独自坐在沙滩上,感叹鱼获稀少,流露出渔民生活的艰辛。
下片转而写到捕鱼的情景:“圆网平铺了了”,形象地描绘出渔网展开的整齐景象。“觑霜蟹出沙,罥丝青袅”描绘了捕蟹的生动场景,蟹出沙网,丝线轻盈,富有动态感。
“拽起还抛,一灯沈照鸥天晓”描述了渔夫在黎明前的忙碌,灯光照亮了鸥鸟栖息的天空,画面温馨而宁静。“浮萍四角吹如扫,荡沫雨、中央缥缈”进一步渲染了江面的宁静,仿佛浮萍被风吹散,泡沫在雨中飘荡,显得空灵而梦幻。
最后两句“祇年时插脚泥涂,吾亦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自己也在这渔村的生活中逐渐老去,流露出一种淡泊而深沉的人生哲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渔村夜晚的细节描绘,展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数掠马陵尾,右顾骆马湖。
马饮河腹满,有时吐其余。
减水坝在下,出内河之梳。
亦如梳马毛,其行自卷舒。
六塘亦近之,通漕供仓储。
赋艘来东南,水柜佐转输。
侧闻庙堂上,刻石宏远谟。
此诚关国计,制用耕畜初。
粒粒岂易致,守谷夷吾书。
古人防菜色,亦有非常虞。
运之川则利,藏之仓勿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