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有老桧,得名自何公。
何公何代人,名迹了莫穷。
高枝偃羽盖,低枝卧苍龙。
盘根彻厚地,疏影落寒空。
荏苒九天碧,仍为烟雾濛。
相传魏武帝,解甲休铁骢。
尝坐此桧下,吞吴未成功。
至今晦暝夕,往往扬英风。
我公心好古,清标耸千峰。
鉴赏挥巨笔,丹青孰为工。
璨璨发明玉,琤琤叩丝桐。
谈笑走兵役,垣墙密泥封。
拂拭枯折干,一助春风融。
愿回拔山力,移植明光宫。
合肥有老桧,得名自何公。
何公何代人,名迹了莫穷。
高枝偃羽盖,低枝卧苍龙。
盘根彻厚地,疏影落寒空。
荏苒九天碧,仍为烟雾濛。
相传魏武帝,解甲休铁骢。
尝坐此桧下,吞吴未成功。
至今晦暝夕,往往扬英风。
我公心好古,清标耸千峰。
鉴赏挥巨笔,丹青孰为工。
璨璨发明玉,琤琤叩丝桐。
谈笑走兵役,垣墙密泥封。
拂拭枯折干,一助春风融。
愿回拔山力,移植明光宫。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名为《合肥何公桧部使者杨公潜古命予赋之》。诗中描绘了合肥的一棵古老桧树,这棵树因与历史人物何公有关而得名。诗人在赞美这棵树的同时,也提到了与之相关的古代故事,如三国时期的魏武帝曹操在树下休息,以及后世对这棵树的敬仰和保护。
诗的开头提到“合肥有老桧”,点明了地点和主题。接着描述了这棵树的形态,“高枝偃羽盖,低枝卧苍龙”,形象地描绘了树冠的形状和姿态。进一步描述树根深扎大地,“盘根彻厚地”,树影洒满天空,“疏影落寒空”。然后提到这棵树见证了历史,“荏苒九天碧,仍为烟雾濛”,暗示其存在时间之久远。
接下来,诗人引入了历史人物曹操的故事,“相传魏武帝,解甲休铁骢。尝坐此桧下,吞吴未成功。”通过这一段,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也赋予了这棵树以传奇色彩。诗人还提到这棵树在后世受到的尊敬,“至今晦暝夕,往往扬英风。”
最后,诗人转向对当代人物的赞颂,特别是部使者杨公潜,他“心好古,清标耸千峰”,对古物有着深厚的兴趣和崇高的品格。诗人希望杨公能像这棵桧树一样,成为时代的楷模。“鉴赏挥巨笔,丹青孰为工。璨璨发明玉,琤琤叩丝桐。”表达了对杨公艺术才华的肯定。同时,诗人还提到杨公在治理事务时的从容不迫,“谈笑走兵役,垣墙密泥封。”并希望杨公能像这棵桧树一样,给予枯萎的事物新生,“拂拭枯折干,一助春风融。”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棵古老的桧树及其与历史人物的关联,以及对当代人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历史感和时代精神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赞扬。
前闻乍浦失,举室方惊惶。
今见我弟至,痛定犹傍徨。
傍徨中夜说,破涕为喜说。
手指百结裳,犹带兵间血。
忆自去年秋,风鹤生烦忧。
烦忧归不得,王粲徒登楼。
因循人今春,警报日以至。
吏先蓄逃心,民久无固志。
三月初七日,贼船声如雷。
初八贼转退,初九贼复来。
自辰至酉戌,已报全城失。
弟在火光中,辗转不敢出。
出恐遭官兵,更防值奸民。
兵民肆淫掠,刀下无完人。
三日窜空屋,饥鼠同枵腹。
中宵不忍闻,远近妇女哭。
迨至十三年,仓皇脱网罟。
夷酋伪安民,巡视禁焚掳。
归鸟失旧巢,呼天但号咷。
沿途且乞食,性命如鸿毛。
路逢仳离人,讹言何纷纷。
畏敌某都统,杀贼某将军。
某也得夷贿,某也贿逾倍。
硝黄易鸦片,炮发不到海。
行急勿暇听,听亦增暗惊。
平日讲武备,今乃知空名。
归来具尊酒,尊酒召亲友。
大母卧在床,娇儿抱在手。
母呼汝小字,相见疑梦中。
儿索汝梨枣,不知遭鞠讻。
阿兄牵弟衣,醉后拔剑舞。
愿将泰山云,散作洗兵雨。
《喜从弟达春自乍浦避兵回》【清·缪徵甲】前闻乍浦失,举室方惊惶。今见我弟至,痛定犹傍徨。傍徨中夜说,破涕为喜说。手指百结裳,犹带兵间血。忆自去年秋,风鹤生烦忧。烦忧归不得,王粲徒登楼。因循人今春,警报日以至。吏先蓄逃心,民久无固志。三月初七日,贼船声如雷。初八贼转退,初九贼复来。自辰至酉戌,已报全城失。弟在火光中,辗转不敢出。出恐遭官兵,更防值奸民。兵民肆淫掠,刀下无完人。三日窜空屋,饥鼠同枵腹。中宵不忍闻,远近妇女哭。迨至十三年,仓皇脱网罟。夷酋伪安民,巡视禁焚掳。归鸟失旧巢,呼天但号咷。沿途且乞食,性命如鸿毛。路逢仳离人,讹言何纷纷。畏敌某都统,杀贼某将军。某也得夷贿,某也贿逾倍。硝黄易鸦片,炮发不到海。行急勿暇听,听亦增暗惊。平日讲武备,今乃知空名。归来具尊酒,尊酒召亲友。大母卧在床,娇儿抱在手。母呼汝小字,相见疑梦中。儿索汝梨枣,不知遭鞠讻。阿兄牵弟衣,醉后拔剑舞。愿将泰山云,散作洗兵雨。
https://shici.929r.com/shici/WUKzmj8vv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