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生灵草,堪为入道媒。
樵人采其叶,美味入流杯。
静虚澄虚识,明心照会台。
不劳人气力,直耸法门开。
幽谷生灵草,堪为入道媒。
樵人采其叶,美味入流杯。
静虚澄虚识,明心照会台。
不劳人气力,直耸法门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境界的意境。"幽谷生灵草,堪为入道媒"两句,通过设定一个神秘的自然环境——幽静的山谷中生长着能够引领人向道途径发展的灵草,暗示了诗人对于精神修炼和自我超越的追求。接下来的"樵人采其叶,美味入流杯",则是说普通樵夫在采集这种神秘植物的叶子,并且将它们制成令人赏心悦目的饮品,这里可能隐喻着一种对自然的顺应与享受。
"静虚澄虚识,明心照会台"两句,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理解。在这里,“静虚”、“澄虚”都意味着心灵的清净与空明,而“明心照会台”则是说通过这种心灵状态,可以达到一种对宇宙真理的洞察和领悟。
最后两句"不劳人气力,直耸法门开",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的态度,即不依赖外在的努力,而是自然而然地揭示和理解宇宙之道。这也反映出诗人的禅宗思想,强调直接体验和顿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心灵世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我实现的向往。
海国困蒸溽,新居利高寒。
以彼陟降劳,易此寝处乾。
但苦江路峻,常惭汲腰酸。
矻矻烦四夫,硗硗斲层峦。
弥旬得寻丈,下有青石磐。
终日但迸火,何时见飞澜。
丰我粲与醪,利汝椎与钻。
山石有时尽,我意殊未阑。
今朝僮仆喜,黄土复可抟。
晨瓶得雪乳,暮瓮停冰湍。
我生类如此,何适不艰难。
一勺亦天赐,曲肱有馀欢。
今日天始霜,众木敛以疏。
幽人掩关卧,明景翻空庐。
开心无良友,寓眼得奇书。
建德有遗民,道远我无车。
无粮食自足,岂谓谷与蔬。
愧此稚川翁,千载与我俱。
画我与渊明,可作三士图。
学道虽恨晚,赋诗岂不如。
万松岭上黄千叶,载酒年年踏松雪。
刘郎去后谁复来,花下有人心断绝。
东斋夜坐搜雪句,两手龟坼霜须折。
无情岂亦畏嘲弄,穿帘入户吹灯灭。
纷纷儿女争所似,碧海长鲸君未掣。
朝来云汉接天流,顾我小诗如点缬。
欧阳、赵、陈在户外,急扫中庭铺木屑。
交游虽似雪柏坚,聚散行作风花瞥。
晴光融作一尺泥,归有何事真无说。
泥乾路稳放君去,莫倚马蹄如踣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