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归来后的描述和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这两句设定了场景,赵地即今天的河北一带,古丛台则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地方,这位旅人刚从那里归来,并自豪地说起他曾经登临过那里的高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这两句诗描写了古丛台的壮丽景象,云雾迷离至天边,树木环绕至地下,这种上连天际、下至大地的画面塑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这两句则将自然景物与文化元素相结合,弦管(古代乐器)化为山间鸟鸣,而精美的丝织品却留在了大自然中,化作了野花。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怀念。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境界,金舆玉辇是皇家车辆的代名词,这里表示没有车马的痕迹,只有风雨侵蚀下形成的常年积累的青苔。这是一种对物欲的超越和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赞歌。
整首诗通过旅人的叙述,将听众带入了一场关于古代遗址、自然景观与文化记忆交织的想象之旅。
池有荷,其叶祁祁。君子至止,伫立以思。
怀我良朋,在天之涯。池有荷,其花灼灼。
君子至止,眷言有约。笃我良朋,其在西郭。
池有荷,其实离离。嗟我怀人,眷兹盛时。
远想其风,近挹其仪。维金维玉,我心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