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话丛台》
《听话丛台》全文
唐 / 李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0)
注释
赵地:古代地区名,这里指赵国。
丛台:古代赵国的一座宫殿或高台。
襄国:古代地名,今河北邢台一带。
漳河:古代河流,流经河北等地。
弦管:乐器,这里代指音乐。
山鸟哢:山鸟的鸣叫声。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代指富贵人家的服饰。
野花:自然生长的花朵。
金舆玉辇:贵重的车辆,象征皇室出行。
绿苔:绿色的苔藓,常用来形容荒废或久无人迹。
翻译
有一位客人刚从赵地返回,他自己说曾经登上了古老的丛台。
他描述说,云雾缭绕的襄国消失在天边,丛台四周的树木环绕着漳河,仿佛是从大地深处延伸而来。
昔日的音乐和歌舞变成了山鸟的鸣叫,华丽的服饰化作了田野间的野花绽放。
曾经的金车玉辇已无踪影,只剩下风雨中丛台上长满的绿苔见证历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归来后的描述和感慨,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这两句设定了场景,赵地即今天的河北一带,古丛台则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地方,这位旅人刚从那里归来,并自豪地说起他曾经登临过那里的高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这两句诗描写了古丛台的壮丽景象,云雾迷离至天边,树木环绕至地下,这种上连天际、下至大地的画面塑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这两句则将自然景物与文化元素相结合,弦管(古代乐器)化为山间鸟鸣,而精美的丝织品却留在了大自然中,化作了野花。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化遗产的珍视和怀念。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境界,金舆玉辇是皇家车辆的代名词,这里表示没有车马的痕迹,只有风雨侵蚀下形成的常年积累的青苔。这是一种对物欲的超越和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赞歌。

整首诗通过旅人的叙述,将听众带入了一场关于古代遗址、自然景观与文化记忆交织的想象之旅。

作者介绍

李远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尘异

浊者自浊清者清,菩提烦恼等空平。

谁言卞璧无人鉴,我道骊珠到处晶。

万法泯时全体现,三乘分处假安名。

丈夫皆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0)

诗寄太原学士

风灯泡沫两相悲,未肯遗荣自保持。

颔下藏珠当猛取,身中有道更求谁?

才高雅称神仙骨,智照灵如大宝龟。

一半青山无买处,与君携手话希夷。

(0)

五言伤大和上传灯逝日本

上德乘杯渡,金人道已东。

戒香馀散馥,慧炬复流风。

月隐归灵鹫,珠逃入梵宫。

神飞生死表,遗教法门中。

(0)

江村夕照图

江村水国幽,云树半含秋。

落日晒渔网,凉风吹客舟。

香粳黄早刈,硕果熟先收。

官税供输外,民歌乐未休。

(0)

池有荷三章

池有荷,其叶祁祁。君子至止,伫立以思。

怀我良朋,在天之涯。池有荷,其花灼灼。

君子至止,眷言有约。笃我良朋,其在西郭。

池有荷,其实离离。嗟我怀人,眷兹盛时。

远想其风,近挹其仪。维金维玉,我心则怡。

(0)

拜云间沈太仆公墓

城背一荒坟,秋深木叶纷。

无言对峰泖,不死是机云。

土湿门人泪,泉埋相国文。

漫漫白雾起,乌泣去犹闻。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