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芳公长老归法云》
《送芳公长老归法云》全文
宋 / 韩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水际茅亭竹下庵,清谈竟夕不知厌。

伽佗善巧何能继,经藏幽深亦许觇。

额内珠存虽本有,眼中金落复谁拈。

圆通到日如相问,为道春来米价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fānggōngchánglǎoguīyún
sòng / hánwéi

shuǐmáotíngzhúxiàānqīngtánjìngzhīyàn

jiātuóshànqiǎonéngjīngcángyōushēnchān

énèizhūcúnsuīběnyǒuyǎnzhōngjīnluòshuíniān

yuántōngdàoxiāngwènwèidàochūnláijiàtiān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维所作的《送芳公长老归法云》,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芳公长老的敬仰和对佛法的感悟。首句“水际茅亭竹下庵”描绘了僧人居住的环境,清雅宁静,暗示了佛法修行的氛围。次句“清谈竟夕不知厌”赞美了芳公长老的学识渊博和交谈的投入。

第三句“伽佗善巧何能继”借用了佛教故事,伽佗是佛经中的智慧象征,表达对长老智慧的赞叹,但同时也暗示后继无人的忧虑。第四句“经藏幽深亦许觇”进一步强调佛法的深奥,表明长老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第五、六句“额内珠存虽本有,眼中金落复谁拈”运用比喻,额内的“珠”象征内在的智慧,虽本有,但需要有人去发掘;“眼中金”可能指佛法的精髓,暗示即使有宝藏,也需要有人去实践和传承。

最后两句“圆通到日如相问,为道春来米价添”以日常生活的物价变化作结,以轻松诙谐的方式表达对长老的关心,同时也寓含了对世间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佛法恒久不变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又体现了对佛法的深沉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韩维

韩维
朝代: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猜你喜欢

作书寄九弟有淦

池塘春梦海天宽,无限离情下笔难。

半壁东南犹战斗,一家儿女幸团圞。

不因酒债衣常典,聊寄梅花句亦酸。

知是客愁牵两地,加餐努力报平安。

(0)

续别台咏怀·其三

走南走北意如狂,冲暑冲寒祗自伤。

春露秋霜悲故国,炎风朔雪感天王。

胭脂坐令输胡地,翡翠何曾赚越装。

总为死生难自了,人间天上两高堂。

(0)

阿猴社

十年劳梦寐,人事转参差。

且守潘生拙,何妨邴氏卑。

青山天外色,白发故园思。

马首云生满,阿猴月上迟。

(0)

渡台湾·其二

出海知前路,指南还向东。

真乘万里浪,怕趁十分风。

鸟雀渺无影,鱼龙自有宫。

年来颂清宴,飞渡见神功。

(0)

孙武水索题渡海图鹿鹿久未报适将有台湾之行即书以赠行

天枢欹贯水转空,神州一撮裨海东。

踏土食火吸海马,不惯高浪连天舂。

君家苕霅美清泚,伯仲自比衡与龙。

奇书已搜洞庭穴,椽笔欲赋冯夷宫。

崇明小屿昔放棹,叱吒蛟蜃鞭鸿蒙。

一朝渡岭到瓯粤,九夏吟苦来商风。

蓬莱金阙在何所,嗟君岂复长固穷。

天阊凌竞不可羾,掉头径去登鸡笼。

厦门鹿耳屹双堑,六十四岛澎湖中。

帆开照空神火碧,夜半烧海扶桑红。

此行壮哉足记览,莫放险语惊龙公。

迟君归装更千帙,满缀明月光瞳胧。

(0)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其七十二

谁云羁客坐无聊,姬侍横陈伴寂寥。

青佩遍垂裙带豆,朱颜纷坼美人蕉。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陶弘景 宋玉 滕斌 潘良贵 刘彻 王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