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楼台蜃气昏,酒朋狂侣更无存。
寒宵梦里春痕在,影事凄迷恼乱人。
梅共鹤,病兼贫,蜀山深处一荒村。
林风静后微闻露,溪月闲来自过门。
金粉楼台蜃气昏,酒朋狂侣更无存。
寒宵梦里春痕在,影事凄迷恼乱人。
梅共鹤,病兼贫,蜀山深处一荒村。
林风静后微闻露,溪月闲来自过门。
这首《鹧鸪天》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刘永济所作,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邃的画面。
首句“金粉楼台蜃气昏”以“金粉”形容楼台的奢华,而“蜃气昏”则暗示了繁华背后的虚幻与消逝。接下来,“酒朋狂侣更无存”一句,直接点明了往日的欢愉与今日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世态炎凉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寒宵梦里春痕在,影事凄迷恼乱人”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场景中。梦中的春天与现实的寒冷形成强烈反差,而“影事凄迷”则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让人难以自拔。
“梅共鹤,病兼贫,蜀山深处一荒村”三句,通过“梅”、“鹤”、“病”、“贫”、“荒村”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萧瑟与悲凉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对自然美的向往。尤其是“梅共鹤”,象征着高洁与孤独,而“病兼贫”则揭示了诗人的身体与精神双重的痛苦。
最后,“林风静后微闻露,溪月闲来自过门”两句,以静谧的自然景象收尾,虽然表面平静,但其中蕴含的孤独与寂寞却更加深刻。林间的露珠、溪边的月光,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整体而言,这首《鹧鸪天》通过对特定景物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不与老为期,因何两鬓丝。
才应免夭促,便已及衰羸。
昨夜梦何在,明朝身不知。
百忧非我所,三乐是吾师。
闭目常闲坐,低头每静思。
存神机虑息,养气语言迟。
行亦携诗箧,眠多枕酒卮。
自惭无一事,少有不安时。
常爱西亭面北林,公私尘事不能侵。
共闲作伴无如鹤,与老相宜只有琴。
莫遣是非分作界,须教吏隐合为心。
可怜此道人皆见,但要修行功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