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亭羁客寒无毡,夜怀家山情惘然。
灯前坐感雨萧瑟,浩叹达晓愁无眠。
邻翁不出蓬茨里,听雨听风心似水。
黄昏鼻息已雷鸣,往往檐喧不经耳。
愁霖一种声纷纷,邻翁不闻羁客闻。
是中转物有妙理,起予暗契瞿昙旨。
邮亭羁客寒无毡,夜怀家山情惘然。
灯前坐感雨萧瑟,浩叹达晓愁无眠。
邻翁不出蓬茨里,听雨听风心似水。
黄昏鼻息已雷鸣,往往檐喧不经耳。
愁霖一种声纷纷,邻翁不闻羁客闻。
是中转物有妙理,起予暗契瞿昙旨。
这首诗描绘了羁旅之人深夜独处邮亭的孤独与愁思。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寒冷夜晚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面对连绵不断的秋雨时的愁绪和无奈。诗中“邮亭羁客寒无毡”一句,直接点明了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环境的艰苦,而“夜怀家山情惘然”则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灯前坐感雨萧瑟,浩叹达晓愁无眠”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在昏黄的灯光下,主人公面对着窗外的秋雨,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忧愁,直到天明也无法入眠。这种长时间的愁思,不仅体现了人物内心的痛苦,也暗示了他无法摆脱的孤独和困境。
“邻翁不出蓬茨里,听雨听风心似水”描绘了一位老邻居在自己的小屋内静静地听着雨声和风声,心境如同平静的水面一般。这一对比,突出了主人公与邻翁之间情感状态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邻翁可能已经找到了某种内心的宁静或解脱。
最后,“黄昏鼻息已雷鸣,往往檐喧不经耳”描述了邻翁在黄昏时分,鼻息如雷鸣般响亮,而檐下的雨声却并未打扰到他。这不仅表现了邻翁内心的平静,也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烦躁和不安。
“愁霖一种声纷纷,邻翁不闻羁客闻”强调了自然界的雨声对于不同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对于邻翁而言,雨声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对于羁客来说,则是引发愁绪的源头。这种对比,进一步凸显了人物之间情感体验的差异。
“是中转物有妙理,起予暗契瞿昙旨”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雨声,领悟到了某种深刻的道理,这与佛教中的教义相契合。这里的“瞿昙旨”指的是佛陀的教诲,诗人似乎在暗示,通过自然界的观察和体验,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羁旅之人面对自然环境变化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近山茫茫远山黑,万里乾坤同一色。
窗前乱脚雨如麻,窗里孤踪泪成血。
岁云暮矣三日雪,冰凝初晴地犹裂。
不堪两日雨经宵,一点一声心寸折。
新坟已筑高嵯峨,旧坟犹作荒坡陀。
长镵欲出泥没胫,对此踟蹰将奈何。
青松初长三尺过,买栽远自南山阿。
一时委积不复数,厨奴失喜炊薪多。
年来苦恨穷愁续,把卷茕然不能读。
寒灯冷雨愁转长,忍听东邻夜深哭。
晓起邻翁来致辞,丈人虽苦何足知。
谁家葬母水盈坎,腊月庚申从?师。
秾华逞桃李,孤芳笑兰菊。
剖心谁与明,刖足空自哭。
愁梦积雨惊,望眼浮云触。
已判百念冷,宁遣一身辱。
媚时非所能,守已聊亦足。
行藏固由天,进退讵云谷。
薄田犹可耕,大带那须束。
遐哉谢交游,允矣乐幽独。
绝弦韬我琴,韫椟全吾玉。
拟办季鹰舟,岂待巫咸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