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翠竹水沧沧,问是刘公旧隐堂。
但得青编有完传,故居寂寞亦何伤。
疏林翠竹水沧沧,问是刘公旧隐堂。
但得青编有完传,故居寂寞亦何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疏林翠竹水沧沧",这里用“疏”形容树木稀疏而有空隙,"翠竹"则是青翠欲滴的竹子,而"水沧沧"则传达出流水悠长的声音。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接着“问是刘公旧隐堂”,诗人在询问这里是否就是古时某位刘公的旧居。这里的“刘公”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或者是虚指,以此来增加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旧隐堂"则让人联想到一个被世俗遗忘,静寂幽深的地方。
然后,“但得青编有完传”,这里的“青编”可能是书籍的代称,"有完传"指的是某种学问或技艺得以完整地传承下来。诗人表达了只要知识和文化得以传承,不论环境如何寂寞,也是无所谓的。
最后,“故居寂寞亦何伤”,这里“故居”指的是旧日居住的地方,"寂寞"则形容一种静谧而又带有孤独感的氛围。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是在曾经的住宅里,即便是空旷无人,也不觉得有什么伤感,因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承才是最重要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文化传承的赞美。它告诉我们,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只要我们的精神财富得以保留,内心就有了一份坚定的依托。这也反映出古人对于学问与知识传承的重视,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环境中寻求宁静和灵感的追求。
甲子天元,遇明朝圣代,神仙出世。
仙师密遣,故我水云东历。
山遥路远,渡难阻、岂辞迢递。
惟念念,人人未悟,虚华恋著家计。
轮回最苦省悟,照前贤作用,如何脱离。
尘缘屏绝,渐迤可亲玄理。
功成气结,得指日、身超仙位。
归去后,鸾鹤引赴,蓬莱真会。
清明绿野,玉色明春酒。
燕地雪如沙,为唤起、斗南温秀。
鬓丝禅榻,梦觉古扬州,瑶台路,返魂香,好在啼妆瘦。
春前入眼,似是章台柳。
欲典鹔鹴裘,误金车、香迎马首。
绿阴青子,后日便东风,秋千散,莫寒生,月到西厢后。
长忆当年,读书窗下,岁寒留看孤芳。
巡檐索笑,重到更彷徨。
梅隐先生何在,清江外、新构茅堂。
人应道、攀枝嗅蕊,那得救饥肠。
多情余习气,芒鞋竹杖,未忍相忘。
但年年依旧,疏影幽香。
好是春风近也,犹记得、吟绕昏黄。
开尊饮,参横斗转,同醉卧花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