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杏花天.清明》
《杏花天.清明》全文
清 / 孙鼎臣   形式: 词  词牌: 杏花天

禁烟时节花飞絮,又一点分来宫炬。

冶春心事低迷处,豆蔻梢头风雨。

渐移了暖红帘幕,又闲了踏青箫鼓。

莺莺燕燕都来诉,无计将伊分付。

(0)
鉴赏

这首《杏花天·清明》由清代诗人孙鼎臣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特有的景象与情感画卷。

开篇“禁烟时节花飞絮”,点明清明前后,人们遵循传统习俗禁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飘落的花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又一点分来宫炬”则以宫中灯火为喻,暗示清明时节的特殊氛围,仿佛连灯火也带着一丝哀思与分离之意。

“冶春心事低迷处,豆蔻梢头风雨。”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清明时节的凄美与哀愁。豆蔻,即豆蔻花,以其娇嫩与易凋谢的特点象征着青春与美好时光的短暂。风雨中的豆蔻梢头,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暗含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渐移了暖红帘幕,又闲了踏青箫鼓。”随着季节的变化,暖红的帘幕渐渐被移开,象征着春天的温暖与生机逐渐消退;踏青的箫鼓声也变得稀疏,暗示人们外出游玩的热情减退,反映出清明时节人们内心的宁静与沉思。

最后,“莺莺燕燕都来诉,无计将伊分付。”以莺歌燕舞的场景,比喻人们在清明时节表达哀思与怀念之情。然而,面对逝去的生命与美好的记忆,人们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言语或方式来寄托哀思,表达了深深的无奈与哀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清明时节独特的氛围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孙鼎臣
朝代:清

(1819—1859)湖南善化人,字子馀,号芝房。道光二十五年进士。累官翰林院侍读。因反对起用琦善、赛尚阿等人而乞归。好诗文,探求古今学术政教治乱所由。深研经济,有《盐论》等数十篇。汇为《苍筤集》。
猜你喜欢

早赴临台立马待漏口号寄弟群

上陌行初尽,严城立未开。

人疑早朝去,客是远方来。

伏奏徒将命,周行自引才。

可怜霄汉曙,鸳鹭正徘徊。

(0)

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

仗剑夜巡城,衣襟满霜霰。

贼火遍郊坰,飞燄侵星汉。

积雪似空江,长林如断岸。

独凭女墙头,思家起长叹。

(0)

大酺乐

晚日催弦管,春风入绮罗。

杏花如有意,偏落舞衫多。

(0)

清明日赐百僚新火

御火传香殿,华光及侍臣。

星流中使马,烛耀九衢人。

转影连金屋,分辉丽锦茵。

焰迎红蕊发,烟染绿条春。

助律和风早,添炉煖气新。

谁怜一寒士,犹望照东邻。

(0)

别慧山书堂

捲帘晓望云平槛,下榻宵吟月半窗。

病守未能依结社,更施何术去为邦。

(0)

五言秋日言志一首

欲知得性所,来寻仁智情。

气爽山川丽,风高物候芳。

燕巢辞夏色,雁渚听秋声。

因兹竹林友,荣辱莫相惊。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