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莺催去,便轻帆东下,居然游子。
我似春风无管束,何必扬舲千里?
官柳初垂,野棠未落,才近清明耳。
归期自问,也应芍药开矣。
且去范蠡桥边,试盟鸥鹭,领略江湖味。
须信西泠难梦到,相隔几重烟水。
剪烛窗前,吹箫楼上,明日思量起。
津亭回望,夕阳红在船尾。
啼莺催去,便轻帆东下,居然游子。
我似春风无管束,何必扬舲千里?
官柳初垂,野棠未落,才近清明耳。
归期自问,也应芍药开矣。
且去范蠡桥边,试盟鸥鹭,领略江湖味。
须信西泠难梦到,相隔几重烟水。
剪烛窗前,吹箫楼上,明日思量起。
津亭回望,夕阳红在船尾。
这首《念奴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游子离家远行的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未来的期待。
“啼莺催去”,开篇即以莺啼之声渲染出离别的氛围,仿佛是大自然在为这位即将远行的游子送行。接着,“便轻帆东下,居然游子”,轻快的帆影在东方缓缓驶去,游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充满了自由与洒脱的气息。
“我似春风无管束,何必扬舲千里?”诗人以春风自比,表达了自己不受拘束、随性而行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含着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官柳初垂,野棠未落,才近清明耳”则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生机勃勃的氛围,暗示了旅程的美好开端。
“归期自问,也应芍药开矣”,诗人以芍药花开作为归期的象征,既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接下来,“且去范蠡桥边,试盟鸥鹭,领略江湖味”,诗人选择与鸥鹭为伴,体验江湖的自由与宁静,展现了他追求心灵自由的一面。
“须信西泠难梦到,相隔几重烟水”,诗人以西泠为喻,表达了对远方难以触及的向往,同时又感叹于距离的遥远。最后,“剪烛窗前,吹箫楼上,明日思量起”,诗人想象着夜晚的温馨场景,以及未来对这段旅程的回忆,充满了浪漫与诗意。
“津亭回望,夕阳红在船尾”,结尾处,诗人回首望去,夕阳映照在船尾,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寓意着旅程虽远,但心中总有温暖与希望的光芒。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远方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