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公歌九罭鱼,眼中谁读五车书。
名高京兆新迁地,官自承明旧直庐。
白发独怜狂走楚,青山谁复梦环滁。
共誇藉藉如张赵,敛迹豪强岂用锄。
我为公歌九罭鱼,眼中谁读五车书。
名高京兆新迁地,官自承明旧直庐。
白发独怜狂走楚,青山谁复梦环滁。
共誇藉藉如张赵,敛迹豪强岂用锄。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吕㦂所作的《寄应天尹秦志宁》。诗中以“我为公歌九罭鱼”开篇,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友人比作九罭之鱼,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接着,“眼中谁读五车书”一句,既是对友人学识渊博的肯定,也暗含了对当今社会读书风气的感慨。
“名高京兆新迁地,官自承明旧直庐”,这两句描绘了友人从京城迁居新地,依旧保持着在朝廷任职时的清正形象和官风,体现了其高尚的品格和不变的追求。
“白发独怜狂走楚,青山谁复梦环滁”,诗人通过描述友人年华老去,仍怀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真挚。
最后,“共誇藉藉如张赵,敛迹豪强岂用锄”,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赞扬,同时也暗示了对当时社会中一些不正之风的批判,呼吁人们收敛锋芒,避免与权贵争斗,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平和。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人文关怀。
寒花清事,老圃闲人,相看秋色霏霏。
带叶分根,空翠半湿荷衣。
沅湘旧愁未减,有黄金、难铸相思。
但醉里,把苔笺重谱,不许春知。
聊慰幽怀古意,且频簪短帽,休怨斜晖。
采摘无多,一笑竟日忘归。
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还似东篱。
待去隐,怕如今、不是晋时。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柳外楼高绿半遮,伤心春色在天涯。
低迷帘幕家家雨,淡荡园林处处花。
檐影已飞新社燕,水痕初没去年沙。
地偏长者无车辙,扫地从教草径斜。
怪底春风,要将我、船儿翻覆。
行囊里、是群贤相赠,数篇珠玉。
江上青山吹欲倒,湖中白浪高于屋。
幸年来、阮籍惯穷途,无心哭。归去也,瓶无粟。
吟啸处,居无竹。看造物、怎生安顿,老夫盘谷。
第四桥边寒食夜,水村相伴沙鸥宿。
问客怀、那有许多愁,三千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