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怜我学锄耰,寄与花栽一一收。
莫道芭蕉失寒暑,凤仙宜夏蓼宜秋。
幽人怜我学锄耰,寄与花栽一一收。
莫道芭蕉失寒暑,凤仙宜夏蓼宜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一位隐士之间的友情,以及对植物生长季节性的深刻理解。通过“幽人怜我学锄耰,寄与花栽一一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隐士之间深厚的友谊,隐士不仅关心诗人的生活,还特意寄来各种花苗,让诗人在家中也能欣赏到四季的美丽。
“莫道芭蕉失寒暑,凤仙宜夏蓼宜秋”这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对植物生长周期的独特见解。芭蕉在四季中都能展现出不同的风貌,而凤仙花则适宜在夏季绽放,大蓼则在秋季盛开。这种对植物生长习性的精准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与隐士之间的情谊,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四季更迭中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危峰削玉插晴空,淋漓秀色含鸿濛。
世间万物有时易,惟有青山今古同。
隐君山下营茅屋,烟霞笑傲逃尘俗。
日长心境鹤俱閒,自扫白云松下宿。
溪头觅句行迟迟,童子囊琴归竹篱。
猗兰调古少人听,等閒何处寻钟期。
有客附书至,封识墨尚新。
展读笑良久,劝我归及辰。
我岂不汝怀,爱此泉石邻。
官事亦既简,又多素心人。
刘生书满家,扬叟酒味醇。
而况俱好客,有假眉不颦。
缅思霄壤间,实与逆旅均。
焉往非寄寓,奚必家园亲。
置书桃笙底,且复乐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