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冠学戴竟何心,落日登临怆别深。
岳麓天高归雁急,苍梧野尽暮云沈。
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
昨梦湘灵烦寄语,此间千载待君吟。
南冠学戴竟何心,落日登临怆别深。
岳麓天高归雁急,苍梧野尽暮云沈。
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
昨梦湘灵烦寄语,此间千载待君吟。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寄洪对岩(其二)》。诗中以“南冠学戴竟何心”开篇,借“南冠”这一典故,表达了诗人被囚禁或流放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接着,“落日登临怆别深”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黄昏时分登高远眺,心中充满了离别的哀伤与不舍。
“岳麓天高归雁急,苍梧野尽暮云沉”两句,通过描写高飞的归雁和沉没的暮云,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悲凉的景象,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沉重。
“江山惨淡埋骚客,身世凄凉变楚音”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诗人比作屈原这样的“骚客”,暗示了他如同古代文人一样,虽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身处艰难困苦之中。同时,通过“楚音”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与反思。
最后,“昨梦湘灵烦寄语,此间千载待君吟”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希望的期待,即使是在逆境中,也依然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期待着能够有人理解并吟诵他的作品,传递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