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篱莎径入林堂,春作无牵午漏长。
音歇野莺新绿浅,影浮潭鲫小红香。
谁家数应中和节,十亩寒轻二月霜。
忍贳缊袍偿酒债,时人将谓独醒狂。
槿篱莎径入林堂,春作无牵午漏长。
音歇野莺新绿浅,影浮潭鲫小红香。
谁家数应中和节,十亩寒轻二月霜。
忍贳缊袍偿酒债,时人将谓独醒狂。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王逢的《辛酉杂题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春日田园景象。首句"槿篱莎径入林堂",以篱笆和莎草小径引领读者进入林中庭院,展现了乡村的质朴与自然之美。"春作无牵午漏长",写春天的悠闲,午时分漏壶中的水滴声显得格外悠长,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
接下来两句"音歇野莺新绿浅,影浮潭鲫小红香",通过野莺的歌声消失和潭水中小鱼的红影,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宁静与色彩斑斓。"新绿浅"和"小红香"生动地刻画出早春时节的清新气息。
"谁家数应中和节,十亩寒轻二月霜",诗人借中和节(农历二月十五)的庆祝活动,暗示农事的繁忙和春耕的开始,同时"十亩寒轻二月霜"则写出虽然仍有春寒,但比起严冬已大为减轻。
最后两句"忍贳缊袍偿酒债,时人将谓独醒狂",诗人以买不起好衣裳去还酒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他人看来可能有些疯狂的坚持,可能是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可能是对世俗观念的淡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田园风光,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春色平分,甚偏他杨柳,分外风流。
夭桃自适其适,一笑还休。
可怜仙李,对东风、却少温柔。
争奈得、海棠妆点,向人浑不知羞。
谁觉韶华如梦,到酴醿开后,莺语供愁。
天教姚黄晚出,贵与王侔。
花中隐者,有春兰、秋菊俱优。
须是到、溪山清冻,江梅香喷枝头。
皂盖朱轓练水滨,春生秋杀总精神。
须知爱士何曾泛,屈指应无第二人。
十里湖山苦见招,柳堤荷荡赤栏桥。
待他朝市人归后,独泛扁舟吹玉箫。
性静无一物,心生有万端。
曾将魂魄练,不被鬼神瞒。
纵步地虽窄,仰头天自宽。
裁诗偏得偶,遇卦只成单。
近腊景和,故山可过,足下听余述。
便自往山中,憩精蓝,与僧饭讫。
北涉灞川,明月华映郭,夜登华子冈头立。
嗟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蒙笼。
听林外犬类豹声雄。
更村落谁家鸣夜舂。
疏钟相闻,独坐此时,多思往日。
噫,记与君同。
清流仄径玉琤琮。
携手赋佳什。
往来萝月松风。
只待仲春天,春山可望,山中卉木垂萝密。
见出水轻鯈,点溪白鹭,青皋零露方湿。
雉朝飞,麦陇鸣俦匹。
念此去非遥莫相失。
傥能从我敢相必。
天机非子清者,此事非所急。
是中有趣殊深,愿子无忽。
不能一一。
偶因驮檗附吾书,是山人王维摩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