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馀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古汴从西来,迎我向南京。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馀情。
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
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
此诗描绘了诗人告别故土,前往新地的行程之景象。"古汴从西来"一句,即点明了行者所乘之水道由西而来,迎接诗人的方向转向南京。这不仅是空间位置的指示,更隐含着时间的流转和情感的寄托。
"东流入淮泗,送我东南行"中,"东流"二字勾勒出水流的动态,而"淮泗"则为地理之名,诗人借此点明自己将要前往的方向。"送我东南行",这里的"送"字,不仅是自然景物对诗人的送别,更有朋友、亲人或是知己的深情厚谊。
"暂别复还见,依然有馀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分别虽是暂时,但内心中仍旧存留着难以释怀的情感。这里的"馀情"包含了对故土、亲朋好友乃至往日时光的不舍与眷恋。
接着,"春雨涨微波,一夜到彭城"描绘了一场春夜细雨中水面微波的景象,诗人借此表达了行程中的迅速与连绵。"一夜到彭城"则是时间的压缩,显示出旅途中的匆忙。
"过我黄楼下,朱栏照飞甍"这两句,以"黄楼"为背景,勾勒出了诗人经过旧居时的心境。这里的"黄楼"不仅是个地标,更是记忆的象征。而"朱栏照飞甍"则透露出一丝哀愁与无限感慨。
最后,"可怜洪上石,谁听月中声"一句,诗人对那孤独的石头表示出同情之心。这里的"洪上石"形象鲜明,而"月中声"则是超然物外的意境,似乎在诉说着无人知晓的心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是一篇融合了行旅体验、故土之情以及月下独白于一体的杰作。
银叶烧残,金徽按罢,东风谁主。
断梨云、泪沾兰露,早也无情绪。
依稀记得,年时风景,无数蜂喧蝶舞。
竟等閒、孤负芳华,只剩轻寒细雨。
待将旧恨,从今抛却,都与他人拾取。
蜡尽灰温,蚕僵丝在,已去仍还住。
传柑时节,觞阑天气,一味閒猜浪语。
空倚遍、阑干十二,番风细数。
不用移春槛,西风满小车。
行行无长物,粲粲只黄花。
晚色装秋重,寒香引雾斜。
辇来尊俎处,有酒不须赊。
广陵城中听夜雨,倒床不眠问更鼓。
西风万里卷长河,遍与淮山洗尘土。
淮南米贱鱼亦好,敢复摧颓叹羁旅。
重帘复幕懒相负,细字寒灯且如许。
漫如尔雅注虫鱼,更就篇章考齐古。
粗知俛首受寒饿,未暇着意寻豪举。
床头有酒不敢饮,况复闺门画眉妩。
故人此去今几时,亦有文字相撑拄。
东明县前济阳路,每一梦至犹能数。
少年不惮道里远,平生未省别离苦。
只今多病须已白,尚能呼渠醉而舞。
田园未还君可恨,岁月渐晚吾何取。
饥虫绕壁不自聊,尔独何情促机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