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京口怀古》
《京口怀古》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īngkǒu怀huái
táng / dàishūlún

jiānghéngwànmiǎoqiānqiū
hàohàoshēngxiǎncāngcāngtiānchóu

sānfāngguīhàndǐngshuǐxiànzhōu
guójīnzàiqīngquánchángliú

注释
大江:长江。
古渡:古老的渡口。
渺:渺小,久远。
千秋:千年。
浩浩:广大无垠。
波声险:波涛声显得危险。
苍苍:深沉、阴郁。
天色愁:天空显得忧郁。
三方:三条道路。
汉鼎:象征汉朝的权力中心。
一水:一条江河。
吴州:古代地名。
霸国:强大的国家或霸主。
何在:现在在哪里。
清泉:清澈的泉水。
长自流:永远静静地流淌。
翻译
长江横跨万里,古老的渡口历经千年。
波涛汹涌的声音充满危险,天空苍茫如同满含忧愁。
三条道路通向汉朝的鼎盛之地,一条江水划分了吴州的边界。
曾经的霸主如今何处?只有清澈的泉水依然静静流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厚的历史沧桑感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开篇"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两句,通过对长江及其古老渡口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悠久与历史的沉重。"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则通过对波涛声和天气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和内心的忧虑。

接着,诗人提到"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这里所说的“汉鼎”指的是古代的朝廷,而“一水限吴州”则是说长江将吴州隔开。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国界更替的感慨。

最后两句"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诗人提出了一个无奈的问题——那些曾经强大的国家如今到哪里去了?而现实中,只有那清泉依旧地流淌,不受历史变迁的影响。这既是对过去的追问,也是对自然永恒不变的一种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长江风光和古渡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怀的佳作。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游隐清·其二

瀑泉奔放石坡陀,回首清游岁几何。

脚力不如前日健,诗盟还喜故人多。

滕王阁上无韩子,还景楼中欠老坡。

不谓鄙言成宿谶,偶因晚涖得波波。

(0)

适斋挂冠次韵·其一

致仕吾非不待年,礼经自合许求田。

祇图径取衣冠挂,不愿更寻香火缘。

富贵鼎来先瞥地,是非衮处独翩然。

鄮峰相对两真隐,共仰元台与大天。

(0)

送元积弟赴永嘉酒官·其一

宦游五载住中川,似与邦人有夙缘。

昔日江山知好在,旧游人物想依然。

吾衰无复逢梅福,子去惟应梦阿连。

或问故侯霜鬓未,为言潘令是齐年。

(0)

表兄陈安行迁右司仲兄迁大理丞余迁太府丞寄诗为贺次韵·其一

东塾谈经岁月轻,外家生长复何营。

王生此舅若无有,杨恽一书安得成。

首寄新诗钦厚意,却思往事念平生。

当时更荷外祖母,幼惠尤怜盛氏甥。

(0)

周路分挽词·其一

蚤负功名志,从戎岂素心。

治军先肃靖,游艺亦精深。

湖海开豪气,云天廓义襟。

高门尚馀庆,兰玉正森森。

(0)

太淑人叶氏挽词·其一

妇职躬蘋涧,芳年誓柏舟。

壸彝全肃睦,梵行极清修。

贝叶开空性,神篦豁病眸。

飘然指归路,净观日西流。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