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枝头时饮露,斜阳叶底惯吟风。
儿童最爱声清切,愁杀悲秋白发翁。
午夜枝头时饮露,斜阳叶底惯吟风。
儿童最爱声清切,愁杀悲秋白发翁。
这首诗描绘了蝉在不同时间与环境中的生活习性和声音特点,以及它对人们情感的影响。通过“午夜枝头时饮露,斜阳叶底惯吟风”这两句,诗人细腻地刻画了蝉的生活习性:在夜晚,蝉于枝头吸取露水;而在黄昏时刻,它们则在树叶下吟唱。这种对时间与地点的精准描绘,展现了蝉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儿童最爱声清切,愁杀悲秋白发翁”两句,则从听觉体验的角度,对比了不同人群对蝉鸣的感受。儿童因其纯真与好奇,喜爱蝉那清脆悦耳的歌声;而“愁杀悲秋白发翁”则表达了老年人面对秋天的萧瑟和时光流逝的感慨,蝉鸣在他们听来可能更多是引发愁绪的声音。这种情感的对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对比,展现了蝉这一自然现象在不同情境下的多重意义,既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也触及了人类内心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萱草生庭阶,慈母居高堂。
托此忘其忧,永言跻寿康。
人言千岁桃,可以献寿觞。
萱草儿女花,岂解凌风霜。
宁知孝子心,爱日日为长。
小草固无情,我心岂能忘。
朝餐芼其荣,夕佩纫其芳。
烦忧阮云释,寿考而无疆。
伯兮如可续,再赋难老章。
子家近太湖,书楼喜弘丽。
水木自清华,云山见迢递。
维时春载阳,淑景政明媚。
林花绽嫣红,堤柳袅新翠。
春光虽无涯,藏之有馀地。
埙篪协淳音,沉檀蔼芳气。
潜心在典坟,亹亹穷道义。
蠹鱼落芸香,科斗寻古字。
齐云与落星,徒尔贮歌妓。
何如藏春好,生意永无替。
九天开寿域,万国庆昌期。
瑞气随龙幄,欢声绕凤墀。
重离当此日,育震忆当时。
云绕呈祥早,河清发兆奇。
承基昭嗣服,御极致雍熙。
礼乐回三代,威灵摄四夷。
圣仁群品被,景物万年宜。
黄道添新岁,清秋协诞期。
老人连帝座,王母降瑶池。
华祝扬休历,嵩呼切忭私。
拟陈金鉴录,愿献紫霞卮。
舜寿宁为上,文龄未足追。
皇图天地永,遐算一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