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机先用得亲,可怜穷子眼无筋。
须知八法论书处,前箭犹轻后箭深。
一著机先用得亲,可怜穷子眼无筋。
须知八法论书处,前箭犹轻后箭深。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师一的作品,名为《颂古十八首》中的第十三首。诗的内容主要围绕书法艺术展开,强调了创作时的用心和技巧。"一著机先用得亲",意指在书法创作中,首先要把握住关键,即起笔时就要用心,使每一笔都紧密相连,如同亲人般亲密无间。"可怜穷子眼无筋",则以穷子比喻缺乏经验或技艺的新手,暗示书法需要眼力和手腕的灵活运用,否则就像眼睛没有力度,无法深入纸面。
"须知八法论书处",这里的“八法”是指书法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法则,诗人提醒读者要熟知并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技巧。"前箭犹轻后箭深",形象地描绘了书法运笔的过程,开始的笔触可能较为轻盈,但随着逐渐深入,笔力应逐渐加重,形成前后层次分明的效果。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教于乐,通过书法艺术的比喻,教导人们在任何技艺上都需要精心练习,逐步提升,才能达到深厚的艺术造诣。
有酒当歌,歌亦莫苦。来日如归,曾不俟我。
牙须䰄䰄,积水生苔。苔生水枯,使我心哀。
青天为舟,日月为桨。渡我百年,他人嗣往。
蜉蝣匪短,嵩岳匪长。人悲有余,我乐未央。
何用为乐,与彼婴儿。仰视苍苍,生不自知。
何用为乐?与彼草木。蒙蒙尔心,俾无饥渴。
何用为乐?与彼山阳。朝行九州,夕不遗光。
何用为乐?与彼瓦石。中无肺肠,饮食不得。
何用为乐?与彼浮云。逢逢天飞,首尾无因。
何用为乐?与彼流水。出入鱼腹,长生无死。
生死同寄,形影俱虚。但当欢乐,终我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