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两沿洄去复停,沙凫泛泛起疏汀。
离家海月愁初见,归路江鸿不可听。
林屋蒸云遥屿白,锡山收雨众峰青。
秋风好待南还棹,汲水重翻陆羽经。
五两沿洄去复停,沙凫泛泛起疏汀。
离家海月愁初见,归路江鸿不可听。
林屋蒸云遥屿白,锡山收雨众峰青。
秋风好待南还棹,汲水重翻陆羽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锡山之晨的情景,细腻地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首联“五两沿洄去复停,沙凫泛泛起疏汀”,以“五两”指代船帆,生动地描绘了船只在水面缓缓前行,时而前进,时而停留的动态画面。沙洲上的野鸭悠闲游动,激起层层涟漪,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江面景象。
颔联“离家海月愁初见,归路江鸿不可听”,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初见海上的月亮,可能勾起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而归途中的鸿雁鸣叫,却让这份思乡之情更加难以承受。这一联通过“愁”和“不可听”两个词,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哀愁。
颈联“林屋蒸云遥屿白,锡山收雨众峰青”,转而描写远处的山峦景色。林屋之上,云雾缭绕,远处的岛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呈现出一片洁白。而锡山则在雨后,群峰呈现出一片青翠欲滴的景象。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希望。
尾联“秋风好待南还棹,汲水重翻陆羽经”,表达了诗人期待再次南行的心愿,并且想要在旅途中重新阅读陆羽的《茶经》,寻找心灵的慰藉。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旅行的热爱,也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乘舟于清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生活、对文化的深刻思考。
太常东署中,五年足栖集。
南风多爽昪,春梅未湫湿。
儿子此生成,琴书此敦习。
逼迫徙詹事,后者来何急。
出门别井灶,致词如欲泣。
临去几回首,向后恒过入。
昔作主人居,今向宾阶揖。
已悲题字灭,稍呀新堂葺。
触迹有思存,循年真怅悒。
旧隶犹瞻叩,比邻都问及。
坐深难可留,檐庭去犹立。
百年浑似此,前人互通执。
弱心诚自嗤,怀来非可戢。
莲花峰腰三丈雪,飞鸟无声人迹绝。
山僧冒寒晨出山,触踏层冰跗圻裂。
远来问疾刚一笑,寒缸结花如吐屑。
纸窗竹屋岁聿除,驹隙光阴催电掣。
故人游山恨不俱,愁我无缘上巀嶪。
八十衰翁老亡力,贾勇扳跻强得得。
前推后挽赖炤师,擐肘牵裾抱腰襋。
穿崛渡壑扪确荦,十步回头五步息。
忽然坐我天门间,自怪凭空生羽翼。
此时日下千崖赤,相去牛鸣望喝石。
崖松龙拿互相引,林石人形如欲沫。
庵前矮垣齐及肩,道上清泉才没蹠。
仰头天都五千仞,俯瞰莲沟十万尺。
瞳瞳檐松树羽盖,幂幂枫林排画壁。
廿年茅斋落梦境,方丈香厨共禅席。
床下地炉火长活,龛里灯明磬方寂。
八月山寒苦风雨,有客夜投同软语。
山芋煨来手自剥,秋芽焙出还亲煮。
老人拥衾日僵卧,小师《莲经》晨夕课。
开门忽报下方晴,唶唶空中灵鹊过。
《题画雪景送炤师归黄山喝石居》【明·程嘉燧】莲花峰腰三丈雪,飞鸟无声人迹绝。山僧冒寒晨出山,触踏层冰跗圻裂。远来问疾刚一笑,寒缸结花如吐屑。纸窗竹屋岁聿除,驹隙光阴催电掣。故人游山恨不俱,愁我无缘上巀嶪。八十衰翁老亡力,贾勇扳跻强得得。前推后挽赖炤师,擐肘牵裾抱腰襋。穿崛渡壑扪确荦,十步回头五步息。忽然坐我天门间,自怪凭空生羽翼。此时日下千崖赤,相去牛鸣望喝石。崖松龙拿互相引,林石人形如欲沫。庵前矮垣齐及肩,道上清泉才没蹠。仰头天都五千仞,俯瞰莲沟十万尺。瞳瞳檐松树羽盖,幂幂枫林排画壁。廿年茅斋落梦境,方丈香厨共禅席。床下地炉火长活,龛里灯明磬方寂。八月山寒苦风雨,有客夜投同软语。山芋煨来手自剥,秋芽焙出还亲煮。老人拥衾日僵卧,小师《莲经》晨夕课。开门忽报下方晴,唶唶空中灵鹊过。
https://shici.929r.com/shici/Efqd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