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清望极神都,振屧长堤迥自扶。
平野秋空千里尽,大荒月涌一轮孤。
银河夜色垂金斗,鲛室寒光满玉壶。
咫尺龙宫知不远,綵毫若个得骊珠。
海天清望极神都,振屧长堤迥自扶。
平野秋空千里尽,大荒月涌一轮孤。
银河夜色垂金斗,鲛室寒光满玉壶。
咫尺龙宫知不远,綵毫若个得骊珠。
这首《秋夜海上望月》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海上望月的壮丽景象。
首句“海天清望极神都”,开篇即以辽阔的海天为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仿佛能望见遥远的神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振屧长堤迥自扶”一句,通过行走于长堤之上,与自然界的景物相互映衬,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独立精神。
“平野秋空千里尽,大荒月涌一轮孤”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的目光引向无垠的平野和广阔的天空,秋空之下,一轮孤月在大荒之中涌动,既显出月之孤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思考。
“银河夜色垂金斗,鲛室寒光满玉壶”则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银河如同垂下的金斗,鲛室(传说中鲛人居住的地方)的寒光充满玉壶,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蕴含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向往。
最后,“咫尺龙宫知不远,彩毫若个得骊珠”表达了诗人对神秘世界的渴望与追求,即使龙宫近在咫尺,但真正的宝藏——智慧与真理,却难以寻觅,隐喻了人生的哲理与探索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海上月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