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冶铸吴钩,爱子投红炉。
器成不见宝,冤魂鸣呜呜。
精诚召神鬼,谁知此器殊。
匣中倚天剑,雌雄乏真鉴。
风胡去不还,锋锷长惨淡。
良冶铸吴钩,爱子投红炉。
器成不见宝,冤魂鸣呜呜。
精诚召神鬼,谁知此器殊。
匣中倚天剑,雌雄乏真鉴。
风胡去不还,锋锷长惨淡。
这首诗通过描述铸剑的过程和剑的特性,表达了对技艺与品质的深刻思考。开篇“良冶铸吴钩,爱子投红炉”,以“良冶”和“红炉”点明铸剑的高超技艺和热情投入,暗示出剑的珍贵与独特。接着,“器成不见宝,冤魂鸣呜呜”两句,似乎在说剑虽已铸成,但其真正的价值和力量并未被世人所识,甚至可能因误解或忽视而引发不必要的纷争和怨恨。
“精诚召神鬼,谁知此器殊”则进一步强调了铸剑者的心志与技艺的非凡,即使是在常人难以理解或触及的层面也能发挥作用。最后,“匣中倚天剑,雌雄乏真鉴”描绘了一把隐藏于匣中的剑,其锋利与神秘难以为外人所辨识,只有真正懂得欣赏与评价的人才能领略其真谛。“风胡去不还,锋锷长惨淡”则以传说中的剑匠风胡的离去,象征着技艺与人才的流失,以及那些未被发现的珍宝的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铸剑的精湛技艺,也隐含了对人才与技艺被埋没的感慨,以及对真正价值被忽视的忧虑。
桐墨题欢,蒲帆卷恨,匆匆催上吴舲。
何处停桡,前头有座旗亭。
绿濛濛地人家柳,忆当初、此地移筝。
到如今、纸阁芦帘,记不分明。
人生但似江潮水,便两三枝桨,打也难分。
已是离筵,休教酒又愁醒。
湖天如梦低归雁,怕芦花、不算飘零。
一程程、风起潮声,雨做秋声。
玉骨亭亭,香痕淡淡,朦胧月照湖边。
有倩妆仙子,瘦影堪怜。
含泪盈盈不语,空房里、凉露珠圆。
更难解,个侬情绪,雪藕丝牵。凄然。
飞琼已去,算冰雪聪明,早误婵娟。
恨罡风吹散,命薄如烟。
犹记花开姊妹,缠绵煞、心素频传。
到今后,搴芳人至,不住心酸。
碧酿新寒,香牵旧恨,春痕黯淡如许。
怨情密化游丝,杜鹃替人寄语。
残红飞尽,但悄忆、东风前度。
把泪珠、抛沁香泥,梦里翠阴如雨。
烟影瘦、半天弄絮,空自向、画檐暗诉。
嫩晴阁住斜阳,倚栏自吟怨句。
淡云摇瞑,又细绘、销魂庭宇。
甚乱愁、随了春来,不解也随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