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铸铁报韩仇,智者反为豪侠误。
倾秦岂在博浪沙,继世自闻嬴业仆。
吁嗟精卫亦偿冤,一旦奋飞身不顾。
衔石填海抑何愚,岂在朝朝与暮暮。
精卫精卫汝不知,沧海终有陵谷时。
子房铸铁报韩仇,智者反为豪侠误。
倾秦岂在博浪沙,继世自闻嬴业仆。
吁嗟精卫亦偿冤,一旦奋飞身不顾。
衔石填海抑何愚,岂在朝朝与暮暮。
精卫精卫汝不知,沧海终有陵谷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所作的《精卫》,以精卫鸟填海的神话故事为题材,表达了对复仇志士的赞扬和对命运变迁的感慨。首句“子房铸铁报韩仇”暗指张良刺秦的故事,借以烘托精卫坚韧不拔的精神。接着,“智者反为豪侠误”暗示智谋之人有时会被豪情所误导,但精卫的形象则超越了这一点,展现出坚定的决心。
“倾秦岂在博浪沙”提到博浪沙事件,象征着精卫填海并非只为一击得逞,而是持久不懈的努力。“继世自闻嬴业仆”进一步强调了精卫精神的世代传承,即使面对强秦这样的大业,也毫不退缩。
“吁嗟精卫亦偿冤”直接点出精卫填海的动机——复仇,表达对其冤屈的同情和敬佩。“一旦奋飞身不顾”描绘了精卫不顾一切向前的决心,形象生动。
“衔石填海抑何愚”看似质疑其愚昧,实则是赞美其坚韧不拔的毅力,认为这种行为虽愚,却充满价值。“岂在朝朝与暮暮”强调精卫的行为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久的坚持。
最后两句“精卫精卫汝不知,沧海终有陵谷时”是对精卫的呼唤,提醒它尽管努力,但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沧海也可能变为陆地。这既是对精卫的安慰,也是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整体来看,胡仲弓的《精卫》通过精卫的形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忠诚、坚韧和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对世间沧桑的深沉感慨。
送子官何许,稽城十舍间。
清心向松竹,洗眼更湖山。
学问驹千里,功名豹一斑。
明年经郑驿,助我悦慈颜。
八窗空、展宽秋影,长江流入尊俎。
天围绀碧低群岫,斜日去鸿堪数。沈别浦。
但目断、烟芜莽苍连平楚。晨钟暮鼓。
算触景多愁,关人底事,倚槛听鸣橹。
英雄恨,赢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
西风依旧潮来去,山海颉颃吞吐。霜月古。
直耐冷、相随燕我瑶芝圃。掀髯起舞。
看羱伏苍苔,龙吟翠葆,天籁奏韶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