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归口号·其三》
《忆归口号·其三》全文
宋 / 曹彦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漫说湖庄水与山,不因松菊便求閒。

月中休沐才三日,殿外经从仅百间。

但有心期思报主,苦无脚力强趋班。

得归便欲疏宾客,本意刘伶不闭关。

(0)
翻译
别提湖庄山水美,松菊之间并非只为闲。
休假只有三天在月夜,宫殿之外的官员也仅有百间。
心中满是对君王的期待,无奈脚步无力常奔忙。
一旦归家就想要减少应酬,初衷如同刘伶不愿闭门谢客。
注释
漫说:别说。
湖庄:湖边的庄园。
水与山:山水景色。
不因:不是因为。
松菊:松树和菊花,象征隐逸生活。
便求閒:就追求闲适。
休沐:休假。
才三日:仅仅三天。
殿外:宫殿之外。
经从:官员。
仅百间:数量很少,大约一百间。
心期:内心期待。
思报主:想着报答君主。
苦无:可惜没有。
脚力:体力。
强趋班:勉强去履行职责。
得归:能够回家。
疏宾客:减少接待宾客。
本意:本来的想法。
刘伶:古代酒徒,这里指不愿受俗事打扰。
不闭关:不愿闭门自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忆归口号(其三)》,通过描绘湖庄的宁静山水和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仕途的感慨和个人志向。首句"漫说湖庄水与山",以湖光山色开篇,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因松菊便求閒"则表明他并非单纯追求闲适,而是有所寄托。

接下来的两句"月中休沐才三日,殿外经从仅百间",描述了诗人忙碌的宫廷生活,即使是短暂的休假也显得珍贵,而所负责的事务范围有限,反映出官场的繁琐和局限。

"但有心期思报主"表达了诗人忠于职守,一心想要报效君主的决心,"苦无脚力强趋班"则流露出对频繁应酬和劳顿奔波的无奈。最后一句"得归便欲疏宾客,本意刘伶不闭关",借用刘伶不闭门以示自己即使归隐,也不会完全断绝与外界的交往,而是保持一定的开放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仕途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曹彦约

曹彦约
朝代:宋   字:简甫   号:昌谷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生辰:1157~1228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猜你喜欢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其一

远游既为东鲁,迁居又爱南山。

齿发自知将老,心怀且欲偷安。

(0)

筠州圣祖殿诗·其六

九峰之杉,逍遥之楠。易直且修,弗斫而堪。

新堂有严,四星在南。朝廷之仪,万民所祗。

(0)

题张安道乐全堂

天命无不全,人事每自伤。

譬如摩尼珠,宛转有馀光。

藻饰不能加,尘垢岂有亡。

世人未尝识,姑射手自将。

我公体自然,率性非勉强。

驰驱四十年,不入忧患场。

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

小儒岂知道,宿昔窥门墙。

申屠师无人,无足亦自忘。

如逢郑执政,一笑先生傍。

(0)

筠州二咏·其一牛尾狸

首如狸,尾如牛,攀条捷险如猱猴。

橘柚为浆栗为糇,筋肉不足惟膏油。

深居简出善自谋,寻踪发窟并执囚,蓄租分散身为羞。

松薪瓦甑烝浮浮,压入糟盎肥欲流,熊肪羊酪真比俦。

引箸将举讯何尤,无功窃食人所仇。

(0)

送迟赴登封丞

昔我过嵩阳,秋高日重九。

晨邀同行客,共举登高酒。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后。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

(0)

春无雷

经冬无雪麦不死,秋雨过多深入土。

人言来岁定无麦,农父掉头笑不许。

清明雨足麦欣欣,旋敕奴婢修破囷。

大麦过期当半熟,小麦未晚犹十分。

东家西舍发陈积,十钱一饼犹难得。

向来天公不为人,市人半是沟中瘠。

前望麦熟一月期,老稚相劝聊忍饥。

谁令伏枕作寒热,囊中无钱谁肯医。

天公爱人何所吝,一春雨作雷不震。

雷声一起百妖除,病人起舞不须扶。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