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湖庄水与山,不因松菊便求閒。
月中休沐才三日,殿外经从仅百间。
但有心期思报主,苦无脚力强趋班。
得归便欲疏宾客,本意刘伶不闭关。
漫说湖庄水与山,不因松菊便求閒。
月中休沐才三日,殿外经从仅百间。
但有心期思报主,苦无脚力强趋班。
得归便欲疏宾客,本意刘伶不闭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的《忆归口号(其三)》,通过描绘湖庄的宁静山水和诗人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仕途的感慨和个人志向。首句"漫说湖庄水与山",以湖光山色开篇,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因松菊便求閒"则表明他并非单纯追求闲适,而是有所寄托。
接下来的两句"月中休沐才三日,殿外经从仅百间",描述了诗人忙碌的宫廷生活,即使是短暂的休假也显得珍贵,而所负责的事务范围有限,反映出官场的繁琐和局限。
"但有心期思报主"表达了诗人忠于职守,一心想要报效君主的决心,"苦无脚力强趋班"则流露出对频繁应酬和劳顿奔波的无奈。最后一句"得归便欲疏宾客,本意刘伶不闭关",借用刘伶不闭门以示自己即使归隐,也不会完全断绝与外界的交往,而是保持一定的开放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仕途的深沉思考。
天命无不全,人事每自伤。
譬如摩尼珠,宛转有馀光。
藻饰不能加,尘垢岂有亡。
世人未尝识,姑射手自将。
我公体自然,率性非勉强。
驰驱四十年,不入忧患场。
晚岁事蒙养,敛退就此堂。
小儒岂知道,宿昔窥门墙。
申屠师无人,无足亦自忘。
如逢郑执政,一笑先生傍。
首如狸,尾如牛,攀条捷险如猱猴。
橘柚为浆栗为糇,筋肉不足惟膏油。
深居简出善自谋,寻踪发窟并执囚,蓄租分散身为羞。
松薪瓦甑烝浮浮,压入糟盎肥欲流,熊肪羊酪真比俦。
引箸将举讯何尤,无功窃食人所仇。
昔我过嵩阳,秋高日重九。
晨邀同行客,共举登高酒。
藤鞋生胼胝,一览河山富。
封坛土消尽,中夜扪星斗。
下山双足废,欲上知难又。
回首烟云中,隐约见岩岫。
未老约来游,何意七十后。
吾儿性静默,丞邑山路口。
秋暑山尚烦,冬雪山方瘦。
春山利游观,安舆即迎父。
经冬无雪麦不死,秋雨过多深入土。
人言来岁定无麦,农父掉头笑不许。
清明雨足麦欣欣,旋敕奴婢修破囷。
大麦过期当半熟,小麦未晚犹十分。
东家西舍发陈积,十钱一饼犹难得。
向来天公不为人,市人半是沟中瘠。
前望麦熟一月期,老稚相劝聊忍饥。
谁令伏枕作寒热,囊中无钱谁肯医。
天公爱人何所吝,一春雨作雷不震。
雷声一起百妖除,病人起舞不须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