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
服劳发欲秃,木语意先领。
畸人如告我,心清事自省。
从今中书君,亦复免驰骋。
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
服劳发欲秃,木语意先领。
畸人如告我,心清事自省。
从今中书君,亦复免驰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渊在《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中的第十三首,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越州道上的所见所感。诗中以“我行何所挟”开篇,表达了诗人行走时内心的疑惑与思考。接着,“万里一毛颖”运用夸张手法,形容行走之远,如同一根细小的毛发在广阔的天地间飘荡。
“服劳发欲秃”描述了诗人因长期劳作而头发几乎脱落的情景,形象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木语意先领”则通过树木似乎在说话,预示着前方道路的信息,暗示诗人对旅途的敏感和警觉。
“畸人如告我,心清事自省”两句,诗人遇到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对方的话语仿佛是对他的内心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反省,强调了心灵的纯净对于行事的重要性。
最后,“从今中书君,亦复免驰骋”表达了诗人希望从今以后,无论是作为“中书君”的身份还是个人的生活,都能减少奔波,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牵丝诵经籍,弱冠探仕录。
触绪多见违,夙言将安属。
策马涉鲸波,操舟令从陆。
扰扰红尘间,焉为问车毂。
渭水既入泾,谁当辨非浊。
骐骥虽工步,难与飞鹰逐。
神龙固天矫,变化求所欲。
乔松抖唐蒙,首尾竟成束。
将循李陵发,未卫鲍庄足。
衔愤戒伊人,富贵生局促。
屏出乖物情,薄游寓余目。
春风夫如何,时见千里绿。
蚕女犹未来,桑阴正渥缛。
上有戴胜鸣,间关奏丝竹。
彼奏非有适,此会如见属。
因之念友生,历乱我心曲。
沈思入迷径,回策从疲足。
归及午饷馀,言跨返耕犊。
华杞感宾车,骈刀灿双缨。
长驱荡莒师,千里不留行。
岂为齐君死,肯负隰侯生。
二婺争写哀,中夜不绝声。
皇天为摧噫,百雉拉然崩。
朋友自有心,夫妇自有经。
始知乾坤大,不胜一寸诚。
二绰岂不雄,惜哉殉淫朋。
毋以鸿毛重,遂令泰山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