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张绘秘教九题·其四诗笔》
《赠张绘秘教九题·其四诗笔》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青镂墨淋漓,珊瑚架最宜。

静援花影转,孤卓漏声迟。

题柱吾无取,如椽彼一时。

风骚兼草隶,千古有人知。

(0)
翻译
青色的镂刻墨迹流淌,珊瑚架最适合它。
静静地转动花影,孤独的烛光下滴漏声缓慢。
我不会在柱子上题诗,就像那时的大家一样。
风雅的诗文和草隶书法,千百年来总有人欣赏。
注释
青镂:青色的镂空雕刻。
墨淋漓:墨水流畅,形容字迹清晰。
珊瑚架:用珊瑚装饰的架子,可能指书架或艺术品展示架。
静援:静静拉过,形容动作轻柔。
花影:花的影子,可能指烛火或月光下的光影。
孤卓:孤独的烛台。
漏声:古代计时器滴漏的声音。
题柱:古人常在柱子上题诗,表达情感。
如椽:如屋椽般粗大,比喻当时大家的诗才出众。
风骚:指诗词歌赋,也代指文学才华。
草隶:草书和隶书,两种不同的书法风格。
千古:千百年。
有人知:有人欣赏,流传后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所作的《赠张绘秘教九题(其四)诗笔》。诗中,林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文房雅趣的画面。"青镂墨淋漓",形象地展现了墨色在精致的青镂器皿上流淌,富有艺术感;"珊瑚架最宜"则点出书桌上的珊瑚笔架,显得高贵而雅致。接下来,"静援花影转"描绘了诗人静心写字时,窗外花影随风轻轻摇曳,增添了宁静的氛围。

"孤卓漏声迟"中的"漏声"暗指时间的流逝,"迟"字更显孤独而悠长,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诗人感慨自己没有题柱的豪情(题柱,古代学子在柱子上题诗以抒发志向),但同时赞美对方的才华,"如椽彼一时"比喻张绘的才思如同大椽笔,一时之间就能挥洒自如。

最后两句"风骚兼草隶,千古有人知",是对张绘书法技艺的高度评价,认为他的作品既有风骚之韵,又有草隶之美,这样的才华将被后人长久铭记。整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深沉的赞誉,展现出对友人的敬佩和对艺术的热爱。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宫词·其二十五

秋高风动角弓鸣,臂健常嫌斗力轻。

玉陛才传看御箭,中心双中谢恩声。

(0)

菩萨蛮·其二春日西湖用吴监簿韵

春山愁对修眉绿。春衫谁为裁冰縠。日暮倚阑干。

不禁烟雾寒。湖边归去路。犹记传觞处。

往事等空花。客心惊岁华。

(0)

春江极目

荆扬春冬异风土,江北江南春冬花。

跨马出郊时极目,应须美酒送生涯。

(0)

祀明堂

总章备物严秋飨,尊祖合祠规汶上。

宰臣恭肃相明禋,精意潜交通肸蚃。

殊庭朝荐燎烟升,阴云剥落天日明。

百神骏奔风马下,休嘉协应年谷成。

(0)

绝句·其二

忽忆前时小院归,杏花墙角两三枝。

夜香烧断黄昏月,缥缈邻家玉笛吹。

(0)

记梦·其二

问讯人间几日期,谓言何处是瑶池。

玉杯饮罢梦中醉,不记神游话别时。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