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德于今祀万年,如何遗像托疏椽。
凭谁为假丹青手,付与梅仙十万钱。
帝德于今祀万年,如何遗像托疏椽。
凭谁为假丹青手,付与梅仙十万钱。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大同的《过九疑》,通过对古代帝王祀典和遗像的思考,抒发了对艺术传承与价值认定的深刻感慨。
“帝德于今祀万年”一句表达了对古代帝王德政长存、祭祀不绝的敬仰之情。"如何遗像托疏椽"则转而询问,既然帝王业已久远,其形象又该怎样传承,似乎有些困惑。
接下来的两句“凭谁为假丹青手,付与梅仙十万钱”更深入探讨了艺术的价值和传承问题。"凭谁为假"暗示着对能继承古人丹青技艺者渴望之情,而"付与梅仙十万钱"则是说如果要将这种艺术成就传承下去,甚至愿意出重金,以此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珍视,以及希望这些宝贵财富能够得到妥善保留和传承。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感和审美情怀,也体现了一种对过往文化遗产深切关注的态度。
画桥阴。倚阑干唤酒,凉月晒斜簪。
瘦鹤窥诗,老鱼听曲,花底残照初沈。
话前度、梅边影事,有小小、枝头并栖禽。
醉后乌丝,别时红帕,幽恨催临。
何事片云吹散,把吴天一碧,换作湘心。
箫市行歌,琴台坐啸,欢怨无处堪寻。
已多少、青春浪掷,更休问、曾掷几黄金。
好趁秋星渡河,不怕波深。
山暗黄茅,水明红叶,瘴国又催行旅。
风色围天吹渐紧,不肯让条鸦路。
停车枫径晚,听犬吠疏篱,谁家笑语。云深处。
知是翠微绝顶,榕阴儿女。
问侬独亸玉鞭,没情没绪。沉思毕竟何趣。
早烂锦霜花无数。曾识得春游人否。
有一雁微茫欲度。带来几点潇湘雨。
便付与蛮江,流他日夜秋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