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草木正萧疏,西望秦关别旧居。
筵上芳樽今日酒,箧中黄卷古人书。
辞乡且伴衔芦雁,入海终为戴角鱼。
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
秋天草木正萧疏,西望秦关别旧居。
筵上芳樽今日酒,箧中黄卷古人书。
辞乡且伴衔芦雁,入海终为戴角鱼。
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肇的作品,名为《别宜春赴举》。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秋天离开家乡时的情景和心境。
“秋天草木正萧疏”,这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季节背景,秋天的草木因为气候转凉而变得稀疏,这种景象常常引发人们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西望秦关别旧居”表达了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之情。西望,即向西方远眺,秦关在这里代表着家乡或是某种边塞的意象,而“别旧居”则强调了此次离别的不易和复杂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筵上芳樽今日酒,箧中黄卷古人书”,描写诗人在临行前,与友人一起饮酒、阅读古人的书籍。筵,即席子,是古代野外宴会时所用;芳樽指的是美酒;箧,即古代的书箱或文具箱,黄卷则是古代书籍的形态。这两句传达了一种对现世享乐的珍惜,以及对文化传承的一种敬仰。
“辞乡且伴衔芦雁,入海终为戴角鱼”表明诗人即将离开故土,与朋友告别,甚至连同行的鸟类都带上了离愁。这里的“衔芦雁”和“戴角鱼”都是形象的比喻,用来强调离别后的孤独与异乡的艰辛。
最后两句“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诗人通过描绘鸟儿在高空中自由翱翔,表达了自己不愿意被世俗羁绊,希望能够像那些鸟儿一样,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超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秋天萧疏的景象、离别的情感、对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于自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