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乐轲忧久隐沦,关闽续后又荆榛。
眼中人物有臧否,世上声名半假真。
末学每因诗作累,苦心思与德为邻。
梦醒刊落繁枝叶,一室愔愔玉自温。
颜乐轲忧久隐沦,关闽续后又荆榛。
眼中人物有臧否,世上声名半假真。
末学每因诗作累,苦心思与德为邻。
梦醒刊落繁枝叶,一室愔愔玉自温。
这首诗《偶咏(其二)》由明代诗人钟芳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洞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德以及艺术的深刻见解。
首联“颜乐轲忧久隐沦,关闽续后又荆榛。”以颜回、孔子、关中、福建等地的历史人物和地理环境为背景,隐喻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颜回和孔子代表了儒家思想的传承,而“荆榛”则象征着历史长河中的艰难险阻和文化断层,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延续的忧虑。
颔联“眼中人物有臧否,世上声名半假真。”揭示了人世间评价人物的标准往往存在偏颇,世上的名声也常常真假难辨。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强调了个人品德的重要性,而非仅仅依赖于外在的名声或评价。
颈联“末学每因诗作累,苦心思与德为邻。”指出作为末学之士,诗人常常因为创作诗歌而感到压力,但内心深处,他始终以道德修养为追求的目标。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与个人道德修养之间关系的思考,认为真正的艺术创作应当源自内心的道德追求。
尾联“梦醒刊落繁枝叶,一室愔愔玉自温。”以梦醒后的冷静反思,比喻诗人从纷扰的世俗中抽身,去除杂念,回归内心的平静。在这一片宁静之中,如同美玉一般,诗人内在的美德得以自然地散发光芒。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纯净与美好的向往,以及通过自我反省达到心灵净化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道德修养以及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性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