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和丹阳裴如晦学士寄示与蔡子直陈述古唱酬五篇·其一》
《次韵和丹阳裴如晦学士寄示与蔡子直陈述古唱酬五篇·其一》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登瀛忝继唐词客,补郡仍陪汉望郎。

政事将何攀邵杜,声名空贵蹑王杨。

(0)
注释
登瀛:登上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仙岛。
忝继:愧居,表示自谦继任。
唐词客:唐代诗人。
补郡:补任郡守。
陪汉望郎:如同汉代名士。
政事:政务。
攀邵杜:效仿邵、杜(邵雍、杜甫),指有政绩。
声名:名声。
空贵:徒然显赫。
蹑王杨:步趋王、杨(王维、杨炯),指与他们齐名。
翻译
我登上瀛洲,以唐代诗人的身份感到荣幸,继续他们的文采;在补任郡守的同时,也如同汉代名士般备受期待。
面对政务,我希望能像邵、杜那样的能臣一样有所作为,然而名声虽高,却只如王、杨一般空有虚名。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苏颂的作品,属于和韵诗的一种。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唐代诗人的追忆,以及对当下政事的关心,表达了自己对于古今文人交往、政治理想的向往与无奈。

“登瀛忝继唐词客”,这里的“登瀛”是指登上高处远望,“忝”则是一种怀旧的情感。诗人通过这种情感表达了对唐代文人的追念,以及自己想要继续他们文学精神的愿望。

“补郡仍陪汉望郎”,“补郡”可能指的是修补边疆之意,显示出诗人对于国家边疆安全的关注。而“汉望郎”则是古代官职名称,这里可能用来比喻诗人的朋友或同僚。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和个人交往的重视。

“政事将何攀邵杜,声名空贵蹑王杨”,这里的“政事”指的是国家的大事,“攀邵杜”则是希望能够像古代著名政治家邵公、杜公那样为国为民谋福祉。后半句“声名空贵蹑王杨”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声誉的淡然和对权贵之名的不屑一顾。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关照,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情怀和政治理想,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时代的无奈和个人的渺小。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灵隐路上·其三

细鸟伤心叫,闲花作意飞。

芳蹊红茜雨,古涧绿沈衣。

艳女逢僧拜,游人缓骑归。

幸随真寔友,无复可忘机。

(0)

答李子髯

若问文章事,应须折此心。

中原谁掘起,陆地看平沉。

矫矫西京气,洋洋大雅音。

百年堪屈指,几许在词林。

草昧推何李,闻知与见知。

机轴虽不异,尔雅良足师。

后来富文藻,诎理竞修辞。

挥斤薄大匠,裹足戒旁岐。

模拟成俭狭,莽荡取世讥。

直欲凌苏柳,斯言无乃欺。

当代无文字,闾巷有真诗。

却活一壶酒,携君听竹枝。

(0)

湘湖莼菜

托恨西湖,沉质湘水。鍊玉为脂,熬冰出髓。

松及苏人,皆云无此。盛春而生,方夏而止。

何故季鹰,待秋风起。

(0)

诸衲送至江干自嘲

油江渡,二十年中五番去。

餐云醉石几经春,毕竟驱上长安路。

油江上,柳如云,江若有知应移文。

隔溪老衲笑且话,塞耳喧呼如不闻。

(0)

寿顾翁七十

少习东鲁学,诗书执礼身。

晚膺西汉诏,孝弟力田人。

好语时依口,穷愁不上颦。

兰枝叶已茂,蔗境事方新。

莫惜如渑酒,将分太液津。

(0)

题马远山月弹琴图

与君试弹三两弦,中有流水仍高山。

与君试听山与水,恍若泠泠合宫徵。

试问此声当属谁,道人指爪如金锥。

划然一鸣天地白,初月何情为谁色。

丹青谱出无声琴,却借青眼成知音。

声空色空人已矣,彼图我歌皆幻耳。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