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岭谁开罨画函,玉虹飞沫落云岩。
偶来不是缘僧味,惯听黄鹂弄远杉。
鹫岭谁开罨画函,玉虹飞沫落云岩。
偶来不是缘僧味,惯听黄鹂弄远杉。
此诗描绘了湘山寺函秀亭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独特的感受。首句“鹫岭谁开罨画函”,以“鹫岭”象征高峻的山峰,巧妙地将山峰比作展开的画卷,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山势的雄伟与壮丽。接着,“玉虹飞沫落云岩”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瀑布比作飞舞的玉虹,其水花四溅,仿佛落入云端的岩石之上,营造出一种既壮观又神秘的氛围。
“偶来不是缘僧味”,表明诗人并非出于对僧侣生活的向往而来此,而是偶然间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吸引,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惯听黄鹂弄远杉”,则通过描写远处杉林中黄鹂的鸣叫,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湘山寺函秀亭及其周边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以及在喧嚣尘世中寻求心灵宁静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西施一入吴王宫,宫中粉黛颜无红。
锦帆遥向采香径,十万雄兵集甬东。
古来美色能倾国,更有轻生尝海错。
争誇异味出金盘,不惜捐躯同鼎镬。
君不见西施红粉沉东海,河豚犹号西施乳。
苧萝山上月轮高,越王进色嗤徒劳。
若将此物充吴膳,何异专诸鱼隐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