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即事》
《夏日即事》全文
明 / 陈良贵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青毡坐对此虚堂,惟有荷风过短墙。

早起却怜春已去,閒来自觉日偏长。

绿迷隋苑颦杨柳,红褪唐宫怨海棠。

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时未定雨违旸。

梅梢细听潇潇雨,草色行吟浅浅塘。

尽有蓬门堪问字,更无胜地可寻芳。

诗从得句吟偏苦,鬓到中年觉渐苍。

赢得芸编频课子,官贫方免此身忙。

(0)
鉴赏

这首明代陈良贵所作的《夏日即事》诗,描绘了夏日午后诗人独处静室,感受自然与内心情感交织的场景。

首联“青毡坐对此虚堂,惟有荷风过短墙”,以“青毡”点出居所的朴素雅致,“虚堂”则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寂的氛围。荷风轻拂,不仅带来了夏日的一丝凉意,也触动了诗人的心绪,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生机与宁静。

颔联“早起却怜春已去,闲来自觉日偏长”,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的离去让诗人感到惋惜,而夏日的悠长则让他在闲适中体会到时间的缓慢流动,这种对比中蕴含着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

颈联“绿迷隋苑颦杨柳,红褪唐宫怨海棠”,通过“隋苑”、“唐宫”的典故,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杨柳的低垂仿佛是古人哀愁的象征,海棠的褪色则暗示了繁华后的落寞,诗人借此抒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尾联“光景如流寒又燠,天时未定雨违旸”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感悟。寒暑交替,风雨不定,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性,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接下来的“梅梢细听潇潇雨,草色行吟浅浅塘”,则是诗人细腻观察自然之美的体现。梅雨季节的细雨声,草色中的浅塘,都是夏日特有的景象,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捕捉,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敏感和热爱。

最后,“尽有蓬门堪问字,更无胜地可寻芳”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即使身处简陋的居所,也能通过读书来丰富心灵;而“更无胜地可寻芳”则可能暗含了对现实环境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人生等多个层面的感悟,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陈良贵
朝代:明

(1108—1172)宋台州临海人,字邦炎。早孤,事母孝。为文恢博有气。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知瑞安县,县俗强梗,难治,独抚以宽。以荐擢监察御史。孝宗初历右正言、左司谏,论时事颇多补益。疏言汤思退奸邪,张浚精忠。罢言职,以直敷文阁知建宁府,除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江东、浙西提刑。思退罢,召为宗正少卿,进给事中、兵部侍郎。除右谏议大夫。后为太子詹事,兼侍讲。以疾告老,除敷文阁直学士奉祠。在朝论谏纯正,多见嘉纳。光宗立,追谥献肃。
猜你喜欢

颜乐亭三首·其一

千秋颜乐许谁寻,亭址依然废井阴。

看尽浮云无一片,只留明月在中心。

(0)

课儿

摇落溪山欲暮时,軥辀声里雾迷迷。

手中残卷堪延我,篷底烧灯旋课儿。

自古箕裘谁不忝,浮生伎俩总如斯。

私情未敢祈天运,笑咏柴桑觅栗诗。

(0)

石门写怀

晚风吹袂晚山前,久坐松根忆去年。

本为微官轻去就,祇因慈母重留连。

还思叔子趋涪日,细嚼渊明饮酒篇。

落尽残花存故实,此生自断不须天。

(0)

赠石斋先生十首·其三

三年留絮酒,不到一峰坟。

老泪空缘梦,遗碑未有文。

堪封疑此墓,谁为达明君。

今日先生往,能无感激人。

(0)

仆居京时与少司寇泰和曾公为隣尝作诗送其归老兹仆出参江右而公和原韵见示因酬一律以纪旧情而申今好云

天上归来别有春,渊明松菊季鹰莼。

孔门华胄三千列,圣代名卿第一人。

谊行远增乡国重,清风宁虑子孙贫。

卜邻记我当年事,话旧何时笑语亲。

(0)

出京述怀·其一

客路三秋尽,京华两月淹。

青云空旧识,白发剩新添。

西北风尘扰,东南水旱兼。

忧时难效力,厚禄愧徒沾。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于石 李群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