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线缝裳,依依石在匡。
石如心不转,线与恨俱长。
尚想精神聚,宁容发体伤。
殷勤珍袭意,尔后永毋忘。
密密线缝裳,依依石在匡。
石如心不转,线与恨俱长。
尚想精神聚,宁容发体伤。
殷勤珍袭意,尔后永毋忘。
这首诗以“为叶敬甫赋母线石”为题,由元代诗人吴师道所作。诗中通过“密密线缝裳,依依石在匡”描绘了一幅细致入微的画面,将情感寄托于衣物的缝制与石头的静默之中,巧妙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石如心不转,线与恨俱长”,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石头比作母亲的心,无论外界如何变迁,母亲的心始终不变;而线则象征着思念与遗憾,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情感却越来越深,无法消散。这种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也凸显了亲情的永恒。
“尚想精神聚,宁容发体伤”,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精神的追忆与尊重,即使身体已逝,但精神永远凝聚在心中,不容许有任何伤害或遗忘。
最后,“殷勤珍袭意,尔后永毋忘”则是诗人对读者的呼吁,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这份来自母亲的深厚情感,铭记于心,永不忘记。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永恒。
丰年寒食节,美景洛阳城。
三尹皆强健,七日尽晴明。
东郊蹋青草,南园攀紫荆。
风拆海榴艳,露坠木兰英。
假开春未老,宴合日屡倾。
珠翠混花影,管弦藏水声。
佳会不易得,良辰亦难并。
听吟歌暂辍,看舞杯徐行。
米价贱如土,酒味浓于饧。
此时不尽醉,但恐负平生。
殷勤二曹长,各捧一银觥。
五十钱唐守,应为送老官。
滥蒙辞客爱,犹作近臣看。
凿落愁须饮,琵琶闷遣弹。
白头虽强醉,不似少年欢。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虽在鬓如丝。
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
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
君行过到炉峰下,为报东林长老知。
郊居人事少,昼卧对林峦。
穷巷厌多雨,贫家愁早寒。
葛衣秋未换,书卷病仍看。
若问生涯计,前溪一钓竿。
书报微之晦叔知,欲题崔字泪先垂。
世间此恨偏敦我,天下何人不哭儿。
蝉老悲鸣抛蜕后,龙眠惊觉失珠时。
文章十帙官三品,身后传谁庇荫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