夙驾移天跸,凭轩览汉都。
寒烟收紫禁,春色绕黄图。
旧史遗陈迹,前王失霸符。
山河寸土尽,宫观尺椽无。
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谟。
茨室留皇鉴,熏歌盛有虞。
夙驾移天跸,凭轩览汉都。
寒烟收紫禁,春色绕黄图。
旧史遗陈迹,前王失霸符。
山河寸土尽,宫观尺椽无。
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谟。
茨室留皇鉴,熏歌盛有虞。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皇帝出行的壮观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历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都长安的繁华与帝王的威仪。
“夙驾移天跸”一句,设定了早晨皇帝启程的宏大画面,“跸”是皇帝车驾的尊称,表明诗人对帝权的崇敬。紧接着,“凭轩览汉都”则展示了君王从高处眺望古都风光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文脉的尊重和领悟。
“寒烟收紫禁”、“春色绕黄图”两句,通过对季节与宫廷建筑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不失肃穆的画面。其中,“紫禁”指皇宫,“黄图”则是古代用来象征帝都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造建筑,彰显出皇权的威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旧史遗陈迹”、“前王失霸符”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过往帝王的怀念。这里,“陈迹”指的是古代留下的遗迹,而“霸符”则是古代君主权力的象征,通过这两句,诗人流露出一丝历史沧桑的感慨。
“山河寸土尽”、“宫观尺椽无”两句,则描绘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或自然灾害后景象的荒凉。这里,“寸土”和“尺椽”都是极小的量词,强调了破坏的彻底性。
紧接着,“崇高惟在德”、“壮丽岂为谟”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伟大和美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宏伟,而应该是道德和精神层面上的崇高。
最后,“茨室留皇鉴”、“熏歌盛有虞”两句,似乎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去智慧的保留和对未来美好的祝愿。这里,“茨室”指的是简陋的住所,而“皇鉴”则是帝王的镜子,象征着智慧和警示;“熏歌”可能是一种祭祀或庆典中的歌曲,而“有虞”则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历史遗迹以及帝王权力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古都长安的深刻理解和丰富情感,同时也反映出唐代文学的宏大气魄和精致技艺。
金宫绛阙高巍巍,东誇阆苑西瑶池。
瑶池阆苑有仙子,柔荑手弄珊瑚枝。
珊瑚枝新拂瑶草,洞天日月金丸小。
丹霞遥逐綵云飞,迹断尘埃不知老。
笑骑白鹿随苍虬,青烟茫茫横九州。
山中石□虽可食,蟠桃子热□□秋。
南州后人饱文学,华诞初逢意逾乐。
飞游此日一降临,玉酒淋漓恣酣酌。
人间甲子休计年,沧溟几见为桑田。
长生设宴不可极,重来更约麻姑仙。
昌黎先生非世人,蓬莱殿里文章臣。
封章曾进佛骨表,逆鳞谁谓君王嗔。
潮阳恩遣八千里,瘴海迢滞多黄尘。
蓝关晓度遇风雪,回首秦山空一身。
孤忠自古世不合,道在要知当守贫。
鳄鱼从化世稀有,景仰高风思凤麟。
江流走西东,断岸分夹浦。
石梁毁何年,涛浪自今古。
下有无底渊,神龙久为府。
舟人罢撑篙,渔子但摇橹。
我船得风便,过此喜无阻。
前临要津路,列栅连水浒。
虽云备盗贼,寔乃妨商贾。
缘溪更寻汇,水浅隘沙土。
空将百尺牵,长年足辛苦。
斜日到人家,腥风起鱼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