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将穫水行田中不复留因窾塍通沟引水过堂下小儿以芒苇作车其上昼夜决决不休戏书》
《秋将穫水行田中不复留因窾塍通沟引水过堂下小儿以芒苇作车其上昼夜决决不休戏书》全文
宋 / 程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水行山原溉平畴,时当断壶穫且收。

功成则退逝不留,去彼畎遂来清沟。

测之深咫浅可杯,循除㶁㶁环一丘。

堆沙累石隘厥流,势激滟滪吞黄牛。

谁持机缄设中洲,折芒断苇驾两辀。

置之不汨亦不浮,六辐眩转无时休。

推行作止莫可诹,孰居无事供其求。

迫而后动真无尤,眩转自彼非吾谋。

屈伸臂顷一万周,我无欣厌何名忧。

孰能观身与此侔,众假合集成坚柔。

沈轻燥湿交相仇,逝川洄洑更春秋。

滔滔南北东西游,死生壮老休王囚。

形骸流运我则不,物境万变何其幽。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人在秋季即将收割之时,利用自然地形和水流进行灌溉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人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诗中首先描述了农田在山水之间得到灌溉的情形,强调了适时收割的重要性。接着,诗人赞美了农人巧妙地利用沟渠和水流,不仅解决了灌溉问题,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水车”,由孩子们用芒苇制作,日夜不停地运转,为农田提供水源。这种装置体现了农人的创新精神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装置的运作原理,强调它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持续不断地工作,无需人工干预。这不仅展示了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技术的自信。

最后,诗人将这一场景与更广阔的生命循环相联系,指出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充满了变化与流动。农田中的水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而农人与自然的互动则体现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农人智慧、自然和谐以及生命循环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独特洞察。

作者介绍
程俱

程俱
朝代:宋   字:致道   号:北山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生辰:1078—1144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猜你喜欢

和栖贤山居韵·其十五

展卷旧相识,全非此日人。

明明千古意,寂寂一孤身。

到死终无二,平生只是真。

最怜初睡熟,又度大榕津。

(0)

读李氏遗书二首·其二

举世令人闷,斯人以死争。

开眸沧海窄,点笔老天惊。

佛祖无酸气,英雄有至情。

遗书今尚在,再拜李先生。

(0)

大雨喜育子远访

相逢疑隔世,一别五经年。

莫话乡关事,难禁风雨天。

寻尸来万里,问道入重泉。

拗折枯藤杖,沙寒且共眠。

(0)

沈阳杂诗二十首·其二十

天地不可必,春风或度关。

阴山一半揖,遗老共生还。

杖指乌衣巷,船归黄木湾。

亲朋未尽鬼,恸哭后开颜。

(0)

读杜诗

所遇不如公,安能读公诗。

所遇既如公,安用读公诗。

古人非今人,今时甚古时。

一读一哽绝,双眼血横披。

公诗化作血,予血化作诗。

不知诗与血,万古湿淋漓。

(0)

示学人三十首·其二十七

尘生在毫芒,人鬼莫能窥。

勿谓此纤纤,郁勃闭阳辉。

不见沧海流,其初涓滴微。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