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初机学道迷,万水千山觅见知。
明今辨古终难会,直说无心转更疑。
蒙师点出秦时镜,照见父母未生时。
如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
我昔初机学道迷,万水千山觅见知。
明今辨古终难会,直说无心转更疑。
蒙师点出秦时镜,照见父母未生时。
如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警玄所作的偈语,以个人修道的经历为题材,表达了对真理探索的心路历程和最终领悟的体悟。首句“我昔初机学道迷”,描绘了诗人早期对道的懵懂追求,充满了困惑与迷失。接着,“万水千山觅见知”形象地写出寻找智慧的艰辛与执着。
然而,“明今辨古终难会,直说无心转更疑”揭示了在理解复杂道理时,直接的表述反而让人更加疑惑,说明了修行过程中的顿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深入思考和体验。
“蒙师点出秦时镜,照见父母未生时”这一句,通过比喻,表达出在导师的指引下,诗人如同看到秦朝古镜,洞察生命本源,认识到自己前世今生的联系,这是一次深刻的灵性觉醒。
最后,“如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以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收尾,暗示诗人已经彻悟,夜晚放飞的乌鸡(可能象征心灵的解脱)伴随着雪花,寓意着他的心境如雪般纯净,达到了超脱尘世的境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修行的体验,传达了从迷茫到觉悟的心灵旅程,以及对生命真谛的深刻洞察。
格外官曹自在身,阖门扫轨养天真。
何须更待年三十,始约孤高不诣人。
赋情多懒率。每醉后疏狂,醒来飘忽。无心恋簪绂。
漫才高子建,韵欺王勃。胸中绝物。
所容者、诗兵酒卒。
一两时,调发将来,扫尽闷妖愁孽。莫说。
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到底臲亶。悬河口讷。
非夙世,无灵骨。
把湖山牌印,莺花权柄,牒过清风朗月。
且束之、高阁休休,这回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