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荒野径苍苔滑,浅浅僧房白竹斜。
昼坐不知谁是主,暮归聊以此为家。
几声画角吹山雨,十里朱门锁苑花。
行止也知无定著,寒云枯木楚天涯。
荒荒野径苍苔滑,浅浅僧房白竹斜。
昼坐不知谁是主,暮归聊以此为家。
几声画角吹山雨,十里朱门锁苑花。
行止也知无定著,寒云枯木楚天涯。
这首《归寺》由明代诗人边贡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寺院景象。首句“荒荒野径苍苔滑”,以“荒荒”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又幽静的氛围,接着“苍苔滑”则细腻地勾勒出小径上青苔覆盖的情景,给人一种时间久远、自然生长的感觉。次句“浅浅僧房白竹斜”,通过“浅浅”和“白竹斜”展现了僧舍的简朴与宁静,白竹的倾斜更添了几分生动与自然之美。
“昼坐不知谁是主,暮归聊以此为家”这两句,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世俗、心灵归宿的境界。白天在寺中静坐,似乎已忘却了自我与外界的区别,夜晚归来,这里便成了心灵的寄托之所。这种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
“几声画角吹山雨,十里朱门锁苑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寺院周围的自然景象——山雨中的画角声与远处朱门内苑花的封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寺院环境的清幽与世隔绝之感;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诗人对繁华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反思,表达了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
最后,“行止也知无定著,寒云枯木楚天涯”两句,以“行止”、“寒云”、“枯木”等意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知道自己的归宿可能无定,但内心却如同寒云下的枯木,坚韧不拔,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边贡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佳作。
秋光满目,叹种花人逝,花还依旧。
闻道花时同剪烛,堂上埙篪叠奏。
玉树孤森,谢池梦杳,往事空回首。
清吟抱膝,凄凉滋味消受。
应是对景伤心,霜枝难看,懒醉东篱酒。
鸿雁声凄深院寂,坐听苕苕清漏。
赋岂招魂,秋尤动感,泪滴三更后。
梧风竹月,小阑干外寒透。
万事须年少,问人闲,奇才几辈,儒冠误了。
今日披图思壮志,莫讶轻年玉貌。
信别有,英雄怀抱,万里关河撄世变,愿长缨,请得论功早,班定远,众倾倒。
中原久幸欃枪扫,忆当时,江南营垒,马腾士饱。
同学几人矜捷足,鹰隼高淩秋昊,剩铩羽,归飞倦鸟。
生恨毛锥成底事,尽十年,低首云闲道,头秃也,中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