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慈子孝觉天全,桃发花枝岂偶然。
名士品题图画卷,他年当不负凌烟。
母慈子孝觉天全,桃发花枝岂偶然。
名士品题图画卷,他年当不负凌烟。
此诗《题本斋王公孝感白华图卷》由元代诗人王寿衍所作,通过描绘一幅孝顺图卷,展现了深厚的人伦情感与道德观念。
首句“母慈子孝觉天全”,开篇即点明主题,以“母慈”与“子孝”两个关键词,形象地描绘了母子之间和谐温馨的关系,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因这份亲情而显得完整无缺。母子之间的相互关爱,不仅体现了人间至善至美的情感,也寓意着道德伦理的最高境界。
次句“桃发花枝岂偶然”,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比喻,将母子间的深厚情感比作春日里桃树上绽放的花朵,暗示这种情感并非偶然发生,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真挚与深厚。桃花盛开,不仅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美好,更寓意着母子间情感的纯洁与永恒。
后两句“名士品题图画卷,他年当不负凌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提到的“名士品题”,既是对画作艺术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孝行美德的赞颂。名士们在欣赏这幅描绘孝道的画卷时,不仅仅是对艺术的鉴赏,更是对孝行精神的认同与推崇。最后一句“他年当不负凌烟”,则表达了对未来世代的期许,希望后人能够铭记并传承这份孝道精神,使之如同历史上的英雄事迹一般,永载史册,不朽于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不仅赞美了母子间的情感纽带,更弘扬了孝道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
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袁江猿鸟清,曾向此中行。
才子登科去,诸侯扫榻迎。
山藏明月浦,树绕白云城。
远想安亲后,秋风梦不惊。
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
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挥毫散林鹊,研墨警池鱼。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